东晋时期重臣郗鉴简介-以清节儒雅著名-不应朝廷辟名 (东晋时期重臣有哪些)
东晋,317年~420年,,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,此外,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,称东晋为中晋,寓以晋室中兴之意,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,古称江左,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,那么下面趣历史...
东晋(317年~420年),是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的王朝。史书里还仿着东汉叫它“中晋”,意思是晋室中兴;又因东晋地盘多在江东,古称江左,所以江左也成了东晋的代称。今天聊聊东晋重臣郗鉴。
郗鉴(269年-339年),字道徽,山东金乡人,东晋那会儿的重臣,还是个书法家,往前捯饬,是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。
郗鉴少年时家里穷,但他爱读书,种地的时候都爱吟几句,清高得很,朝廷来请他当官他都不去。惠帝在位时,当过太子中舍人、中书侍郎。永嘉之乱闹得凶,他就带着人跑到峄山避难。后来琅琊王司马睿在江南站稳脚跟,就让他当了兖州刺史,镇守邹山。永昌初年,回朝当领军将军、安西将军、尚书令,跟着平了王敦、苏峻之乱,还跟王导、卞壶一块儿辅佐小皇帝成帝。后来官做到司空、侍中,封南昌县公。咸康四年(338年)升太尉。他拒绝过外戚庾亮废王导的主意,拦住了士族内斗。咸康五年(339年)去世,七十一岁,追赠太宰,谥号“文成”。
郗鉴字写得也不错,现在还能看到《灾祸帖》收在《淳化阁帖》里,以前还有十卷文集,可惜丢了,现在《全晋文》里收了他几篇。
郗鉴是郗虑的玄孙,从小没家底,但书读得多,就算下地干活也爱哼两句,挺有文人范儿。后来给赵王司马伦当属官,看这小子想篡位,立马称病跑了。永康二年,司马伦真篡位了,跟着他升官的一大堆,郗鉴直接关门谢客,不掺和。后来司马伦被推翻,惠帝回来,郗鉴跟着司空刘寔混,当过太子中舍人、中书侍郎。再后来东海王司马越想让他当主簿,举他当贤良,他都不去。征东大将军苟晞也找他,可荀晞和司马越不对付,郗鉴也没答应,荀晞也没强求。
永嘉五年,洛阳被汉赵攻破,怀帝被抓,北方乱成一锅粥,郗鉴被个叫陈午的贼军逮住了。同乡张萛以前想跟他套近乎,郗鉴没理,这会儿跑来看他,还想让他当头儿。郗鉴怼他:“咱同乡,你啥时候跟我有过交情?现在趁乱瞎胡闹!”张萛臊得不行走了。陈午看他有名望,想让他当头儿,结果郗鉴跑了。后来陈兵败,郗鉴回老家,赶上大饥荒,以前受过他恩惠的乡邻都来接济,他把东西分给亲戚和孤寡老人,救了不少人。大伙儿一合计:“现在皇帝跑了,中原没主,得跟个靠谱的,不然得乱死。”就推举郗鉴当头儿,一千多户跟着他跑到峄山避难。
晋元帝在江南时,让郗鉴当龙骧将军、兖州刺史,镇守邹山。当时兖州还有俩刺史,李述和刘演,各占一郡,互相不对付。加上徐龛、石勒来捣乱,没外援还闹饥荒,老百姓靠抓老鼠、掏燕子过活,都没背叛郗鉴,反而人越来越多,三年就招了几万人。元帝就升他当辅国将军、都督兖州诸军事。那时候兖州有八个出名的人,叫“兖州八伯”,郗鉴排第一,叫方伯。
永昌元年,后赵打过来,郗鉴退守合肥。同年朝廷召他当领军将军,到建康后又让当尚书,他没答应。没多久王敦作乱,元帝被气死了。太子司马绍即位,就是明帝,怕王敦,就想拉郗鉴当外援。太宁元年,明帝让郗鉴当兖州刺史、都督扬州江西诸军,镇合肥。王敦一看不乐意了,上表让他当尚书令,召他回建康。
郗鉴路过王敦的姑熟,跟王敦见了面。王敦说:“乐广那小子没本事,到处晃,说话做事不合规矩,比满奋差远了。”郗鉴说:“比得是同类人才行。乐广这人淡泊,有见识,乱世里不随便站队。太子被废时,他表面柔顺但骨气硬,没失体统。满奋是没骨气的人,能跟乐广比吗?”王敦又说:“太子被废那会儿,跟他来往就危险,谁还讲死理?这么看,满奋不比乐广差。”郗鉴说:“大丈夫忠于君主,守着三纲五常,怎么能为了活命变节?没脸见人!要是天命已尽,就该跟着君主死。”王敦早有反心,听了这话不高兴,扣着他不让走。手下人老陷害郗鉴,他一点不怕。王敦对钱凤说:“郗道徽是读书人,有名望,不能随便动他。”就把他放了。郗鉴回就跟明帝合计怎么收拾王敦。
太宁二年,钱凤他们打过来,明帝让郗鉴当卫将军、都督从驾诸军事。王敦军队没集结完,有人建议明帝亲自带兵打。郗鉴觉得敌军人多不能硬拼,而且王敦不得人心,没大谋划,就想速战速决。应该拖时间,让其他反抗力量起来再打。明帝听了。郗鉴带着各营军队守着,后来派奇兵打垮了王含的部队,各地义军也起来了,平了王敦之乱。
王敦之乱平了,温峤上书说王敦的下属应该宽大处理。郗鉴不同意,说:“先帝看重君臣大义,为节操死。要是昏君,才该开门迎义师。王敦的部下虽然是被逼的,但跟着反贼,没过来投诚,按老规矩该罚。”温峤又说钱凤他娘八十了,该免罪,朝廷答应了。郗鉴立了功,封高平侯,赏了四千八百匹绢。明帝啥事都问他,让他写诏书,随便写。王导想追封周札,郗鉴觉得不对,说:“王敦叛乱,围城打不进来,是周札开了门才败的。要是王敦是正义的,先帝不就成了昏君?”王导不听,郗鉴这么一说,大伙儿没说话。
太宁三年,郗鉴升车骑将军,都督徐兖青三州,出镇广陵。同年明帝死了,郗鉴和王导他们几个接受遗诏,辅佐小皇帝成帝。郗鉴又升车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加散骑常侍。
咸和元年,郗鉴又兼徐州刺史。咸和二年,苏峻、祖约反了,打建康。郗鉴想带兵去救,朝廷说北方要防,不让去,只好派司马刘矩带三千人守建康,第二年建康还是丢了,刘矩也回来了。庾亮在建康丢了跑去找温峤,宣太后诏书升郗鉴为司空。郗鉴在广陵,城小粮少,军民怕后赵,不想守。郗鉴接到诏书哭了,设坛杀白马,跟将士盟誓:“苏峻、祖约反了,祸害百姓,咱们奉命讨伐,不灭他们不罢休!过去齐桓公尊王攘夷,现在咱们也得救皇上!”说得慷慨激昂,士气都上来了。
郗鉴派夏侯长去告诉温峤,估计苏峻会带着小皇帝去会稽,建议温峤在关键地方扎营堵路,断粮坚壁清野,守在京口等苏峻粮绝。温峤觉得对。咸和三年,陶侃当盟主,郗鉴加都督扬州八郡军事。他带人过江和陶侃在茄子浦会合,修了白石垒。后来王舒、虞潭败了,郗鉴和郭默退回京口,修了大业、曲阿、庱亭三个堡垒,结果被围攻,郭默跑了,士兵都慌了,郗鉴还是死守。没多久苏峻摔马死了,大业垒解围。咸和四年,郗鉴派李闳追杀南逃的苏逸,把苏逸杀了,还收降了一万多人。
苏峻之乱平了,郗鉴升司空,加侍中,不都督八郡了,改封南昌县公,以前的爵位封给了儿子郗昙。咸和六年,石勒的部将刘征来骚扰东南,郗鉴在京口带兵把他打跑了。
王导辅政,作风随便,手下人犯法他也包着,大臣们不满,其他士族想趁机废了王导,削弱王家。陶侃咸和年间就想起兵废王导,郗鉴拦住了。咸康四年,郗鉴升太尉。庾亮也想废王导,找郗鉴支持,郗鉴不干;庾亮写信劝,他还是不干,庾亮只好作罢。郗鉴这么一拦,士族没斗起来,东晋才安稳点。
咸康五年,郗鉴病重,把事交给长史刘遐,上书辞职,推荐蔡谟接替徐州刺史,侄子郗迈当兖州刺史。朝廷让蔡谟当他的军司。同年郗鉴死了,七十一岁。成帝派御史办丧事,用太牢祭祀,追赠太宰,谥号文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