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在三国演义中-诸葛亮为何对关羽与马谡的处理方式不同 (在三国演义中谁统一了三国)

三国,220年,280年,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,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,这一个时期,先后出现了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个主要政权,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同是立军令状,同是作战失败,为何诸葛亮...

admin

三国那会儿,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国鼎立,出了不少故事。今天咱们聊个有意思的:诸葛亮给关羽和马谡都立过军令状,俩人都任务失败了,为啥一个没事,一个却被斩了?

《三国演义》里,有两个人都给诸葛亮立过军令状。一个是守华容道的关羽,一个是守街亭的马谡。结果呢?俩人都没完成任务——关羽放了曹操,马谡丢了街亭。可诸葛亮对俩人的处理,一个没杀,一个斩了,这是为啥?

在三国演义中-诸葛亮为何对关羽与马谡的处理方式不同 (在三国演义中谁统一了三国)(图1)

首先啊,俩人的身份地位不一样。

有人说,诸葛亮不杀关羽,是因为他和刘备关系铁,法外留情。这话有点道理,但也不全是。诸葛亮这人吧,表面看是儒家,骨子里更偏向法家和纵横家,做事其实挺灵活的,不是死板的人。

比如他对法正的态度,就能看出来这特点。法正可是刘备的得力谋士,立过大功,但这人有个毛病——睚眦必报。拿下益州后,法正当了蜀郡太守、扬武将军,权力一大,就开始报复以前得罪过他的人,甚至擅自杀了几个说他坏话的。

有人找诸葛亮,让他管管法正。诸葛亮却说,法正对刘备的事业有大功,让他按自己来也没啥。最后,诸葛亮也没罚法正。

这么看就知道,诸葛亮做事讲大局,一切以蜀汉的利益为先,不会死守条条框框。关羽和刘备关系铁,还是蜀汉头号武将,在诸葛亮的《隆中对》里地位重要。这么个人,诸葛亮肯定不会杀。

但马谡就不一样了。诸葛亮虽然看重他的才能,但马谡在蜀汉的地位没那么重要。尤其是街亭之战,马谡搞砸了,还露出了“言过其实”的毛病。这么个人,对蜀汉没啥用,不杀还平不了众怒,诸葛亮当然不会留情。

其次啊,俩人的军事行动也不一样。

关羽守华容道时,是按诸葛亮的布置一步步来的,完美执行了计划。曹操逃到岔路口时,关羽按诸葛亮安排,在小路放了烽烟。

在三国演义中-诸葛亮为何对关羽与马谡的处理方式不同 (在三国演义中谁统一了三国)(图1)

曹操觉得诸葛亮肯定玩“虚虚实实”的把戏,故意在小路放火,想引他去大路,结果他自作聪明选了小路,正好撞上埋伏的关羽。曹操求了半天,关羽念旧情,还是放了他。

但马谡在街亭的操作,跟关羽完全两码事。诸葛亮千叮咛万嘱咐,让他在路口扎营挡魏军。结果马谡一到街亭,就改了计划,没在路口扎营,反而把部队拉上了南山。

马谡想学当年刘备打定军山的战例,当时刘备占定军山,夏侯渊来抢,结果被蜀军趁他们累的时候打了,夏侯渊还被黄忠杀了,汉中之战就这么赢了。

可马谡忘了,南山没水啊!而且他对手不是夏侯渊那种有勇无谋的,是老谋深算的张郃。张郃吸取了定军山的教训,先断了蜀军的水源。蜀军没水,自己就乱了,张郃轻轻松松就赢了,夺了街亭。

打仗最讲究令行禁止。关羽虽然放走了曹操,但他没违抗诸葛亮将令,挺尊重指挥的,诸葛亮觉得还能原谅。马谡呢?擅自改计划,还惨败,这在诸葛亮眼里就是死罪。

最后啊,俩人的认罪态度也不一样。

诸葛亮怎么处理他俩,也看他们认罪的态度。关羽放走曹操后,没逃避,当时就打算去找诸葛亮领罚。这种敢作敢当的劲儿,诸葛亮挺佩服。

在三国演义中-诸葛亮为何对关羽与马谡的处理方式不同 (在三国演义中谁统一了三国)(图1)

马谡的做法就完全相反了。打败仗后,他直接扔下部队自己逃了。要不是张郃没敢趁势打诸葛亮大营(幸好王平挡了一下),蜀军可能就完了。

更让诸葛亮生气的是,马谡逃了之后,居然没回大营,自己跑回蜀中藏起来,过了好久才被抓。这行为踩到诸葛亮底线了,他忍不了。

《三国志》里说诸葛亮处理人的原则是:“尽忠益时的,有好处必赏;犯法怠慢的,亲也必罚;服罪输情的,罪重也放;花言巧饰的,罪轻也杀。”对照这原则,关羽和马谡的态度正好对上了。

关羽放走曹操,肯定错了。但他没瞒,直接去找诸葛亮请罪,甘愿受罚。这正好符合诸葛亮说的“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”,所以诸葛亮放过了他。

马谡战败后,选择逃避责任。他这行为本来就触犯了“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”,诸葛亮不得不罚。他还逃跑藏起来,让诸葛亮连找借口的余地都没有。所以诸葛亮只能斩了他,平息大家的怒气,提振军心。


上一篇: 三国时期赵云为蜀汉所做出了哪些贡献 (三国时期赵云跟吕布交手了没有) 下一篇:三国名将邓艾之死的背后蕴含了什么道理 (三国名将邓艾简介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