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云反对刘备出兵攻打东吴的原因是什么 (赵云反对刘备伐吴)
夷陵之战,是三国时期著名三大战役之一,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三国时期,刘备在曹丕篡汉之后,捡起汉室大旗,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,刘备称帝后,准备干的第一件事是讨伐东吴孙权,名义是为了给关羽报...
夷陵之战,三国里排得上号的大战役,得算一个。
三国那会儿,曹丕把汉室篡了,刘备就捡起“汉室”这块大旗,在成都拉起蜀汉的摊子。
刘备当了皇帝,头一件事就要打东吴孙权,名义上嘛,给关羽报仇,把荆州抢回来,这理由挺硬。
不过呢,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,是蜀汉的老臣子赵云。
《三国志·云别传》里写了,赵云不是不让刘备打仗,但他劝刘备,该打的是曹魏:
孙权偷了荆州,刘备气炸了,非要伐孙权。赵云劝他:“国贼是曹操,不是孙权啊!先灭了魏,吴自己就服了。曹操虽然死了,他儿子曹丕篡了位,这时候该顺着大伙儿的心思,早点图谋关中,占住黄河、渭水上游,再去讨伐那些乱臣贼子,关东那些讲义气的人肯定背着粮食牵着马来迎接您的军队。您不该放着魏不打,先去跟吴干仗,这一打起来,可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停下来的。”刘备不听,照样东征,留下赵云在江州盯着。
刘备没听赵云的,愣头青似的就打东吴,结果在夷陵被陆逊揍得那叫一个惨,蜀汉的家底都快败光了。
说白了,夷陵这一仗,直接让蜀汉成了三国里最那个的存在。
后来人琢磨蜀汉为啥衰落,好多人觉得,关键就是刘备没听赵云的。
那问题来了,赵云的建议就一定对吗?刘备为啥不听他的?
蜀汉刚建国那会儿,情况是这样的:东边刚丢了荆州,北边曹魏刚建起来,汉室也没了,从战略上说,确实得打一仗。
这一仗嘛,不光要抢地盘、抢人、抢钱,更重要的是,打赢了,才能让蜀汉的文武百官和老百姓重新燃起信心。
那打谁呢?曹魏或者东吴,二选一。
打曹魏,能举“兴复汉室”的大旗,打东吴,有偷袭荆州、害死关羽的仇,名义上都挺正的。
说白了,赵云和刘备就吵一件事:先打曹魏,还是先打东吴?
先不管夷陵之战最后咋样,就事论事,我觉得刘备当时才是对的。
选谁当对手,刘备挑的是先易后难,赵云却选了先难后易。
赵云说的“除国贼”,听着是挺高大上,但当时的曹魏,蜀汉真惹不起,实力差太远了。
曹丕虽然是刚篡汉建魏,但魏国国内稳得很,造反的人早在曹操那会儿就给收拾干净了。
这么个没内乱的曹魏,蜀汉肯定打不赢啊。
荆州丢了之后,《隆中对》里说的“天下有变”那条件也没了,这时候还去硬啃强敌,肯定是不对的。
诸葛亮当时也没拦着刘备,估计也是这个想法。
后来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北伐,也是先跟东吴谈和结盟了,才敢出兵。
可蜀汉刚建国那会儿,跟孙权结盟的条件根本不成熟。从国家尊严上说,孙权偷袭、不宣而战,还杀了关羽,刘备怎么可能反过来去求和?
反而得更硬气点,不然人心就散了。在争霸的时候,被人打了还不还手,那可不行。
再说,刘备亲自带兵打,他这辈子跟曹魏交手,输多赢少,就打赢过两次赤壁和汉中。
赤壁之战不用说了,刘备当时是打辅助的;汉中之战呢,刘备也没把曹操打趴下,曹军是自己撤的。
所以刘备真没一点把握能打赢曹魏。
那刘备选来选去,曹魏和东吴都有理由打,肯定先挑弱的打啊。
赵云劝刘备先打曹魏,纯粹是站在政治角度想;刘备坚持打东吴,既顾着政治影响,也掂量了实力对比。
刘备的想法明显更靠谱。至于夷陵之战为啥输了,那谁也想不到啊,谁能料到身经百战的刘备,被个年轻的陆逊揍得那么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