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末三国时期出现过那些有名的士族大家 (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有)
士族就是贵族,可以世代有特权,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,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了解吧,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,夏、商、周三代是,世卿世禄,的贵族政治,天子、诸侯、大夫、士、奴隶等级分...
士族说白了就是古代的贵族,能一代代享特权,这事儿不少读者都好奇,今天就来聊聊汉末三国那几个顶级的士族家族。
中国封建社会早期,夏、商、周三代是“世卿世禄”的贵族政治,天子、诸侯、大夫、士、奴隶等级森严。后来秦人靠武力统一六国,把这局面给端了,可惜秦朝才传两代就没了。刘邦建立大汉,历史算是翻篇了。
两汉选官靠察举制,就是朝廷官员举荐孝廉、茂才、贤良方正这些有德有才的人,想当官得先被举荐。可被举荐的人成了举主的门生、故吏,慢慢就形成依附和报恩的关系,时间长了,察举制变相成了世袭制,早就不公平了。
其实东汉末年,天下已经被几个累世公卿的顶级士族把持了,他们在三国里可太重要了,今天就盘盘汉末三国六大顶级士族:
一、汝南袁氏
“四世三公”这词儿,汝南袁氏太有代表性了,估计大伙儿都听过。袁氏在东汉中后期崛起,袁安官至司空、司徒,他儿子袁敞、袁京也做到了司空,孙子袁汤是司空、太尉,曾孙袁逢还是司空,弟弟袁隗也干到了太傅——四代人里出五个三公,所以叫“四世三公”或“四世五公”。
袁绍、袁术靠着这显赫家世,成了汉末割据一方的枭雄。他俩还带人关东诸侯讨伐董卓,结果董卓一怒之下,把在洛阳的袁隗、袁基(袁术他哥)一家二十多口全杀了。后来袁术自己称帝,被各路群雄围攻死了,儿子袁耀跑东吴去了。袁绍想跟曹操争天下,结果官渡之战被打败,没过几天就病死了,他几个儿子袁谭、袁尚、袁熙因为争位内斗,最后都被曹操给灭了。
二、弘农杨氏
要说“四世三公”的资历,弘农杨氏可比袁氏早多了。杨氏的先祖杨震在东汉中期邓氏外戚掌权时就已经很有影响力了,人称“关西孔子”。虽然出身寒门,但靠学问和德行让人佩服。再往前捯饬,杨震的祖先杨喜在刘邦时代就在朝里当官。
杨震算是弘农杨氏这一支的开山祖师,最后官到太尉。他儿子杨秉、孙子杨赐、玄孙杨彪,都干到了太尉,所以叫“四世太尉”,也是“东京名族”。汉末三国时,杨彪官至太尉,但被曹操猜忌,他儿子杨修更惨,直接被曹操下令杀了。
三、颍川荀氏
颍川荀氏,祖上是荀子。荀氏家族的崛起,得从东汉中期梁冀掌权时的荀淑说起。那时候有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——李固、李膺,都是他的徒弟。荀淑这辈子干了俩大事:一是靠学问品德把荀氏带起来了,二是生了八个特别争气的儿子,合称“荀氏八龙”。
荀彧、荀攸、荀谌这些荀家子弟,就是三国时期的颍川荀氏代表。当时有句话叫“汝颍多奇士”,荀氏就是颍川士族里的佼佼者。史书上记载的荀氏有一百多号人,在中央当文官高官的多,属于典型的士大夫官僚世家。他们家联姻的对象也都是高门大族,还跟皇室沾亲带故,这关系一直延续到两晋。
四、下邳陈氏
下邳淮浦陈氏,汉末也算顶级豪族了。《后汉书》里说,陈亹当过广汉太守,他儿子陈球是太尉,弟弟陈瑀做过扬州刺史、吴郡太守,另一个弟弟陈琮是汝阴太守;陈瑀的堂弟陈珪当过沛国相,他儿子陈登是广陵太守,这家族真是“代代出名”。
大家比较熟的可能是陈珪、陈登父子。表面看他们立场挺模糊:一会儿跟着袁术,一会儿又投吕布、刘备,最后居然选了曹操。但细想就知道,他们立场其实挺一致:就是盘踞徐州,依附当时最强的势力,保住家族不倒。至于个人感情,比如陈珪跟袁术的交情,陈登跟刘备的交情,都得给家族利益让路。
五、河内司马氏
河内司马氏的起源,得从秦末殷王司马卬的八世孙、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说起。司马钧在汉安帝时当过征西将军,有本事,但后来死在狱里。他儿子司马量是豫章太守,孙子司马儁是颍川太守,曾孙司马防当过洛阳令、京兆尹,老了当骑都尉,在家门口待着,大门不出二门不迈。
司马防有八个儿子,司马朗、司马懿、司马孚他们几个都挺有名,因为字里都带个“达”字,当时人称“八达”。后边的事儿大家就熟了,司马懿、司马师、司马昭爷仨折腾了半天,最后司马炎在265年篡了魏,建立西晋。
六、吴郡陆氏
吴郡陆氏,祖上是妫姓田敬仲,这事儿《史记》里有记载。田齐传到齐宣王时,他小儿子通被封在平原陆乡(现在山东那边),就是陆终的老家,所以以“陆”为姓。陆通死后谥号元侯,他儿子陆发是齐上大夫,陆发有两个儿子:陆万、陆皋。陆万的孙子陆贾是汉朝大中大夫。陆万生了个儿子叫陆烈,当过吴县令,他们家就在吴县扎了根。
陆烈传了十代到陆闳,东汉时当过颍川太守。陆闳生桓,桓生续,是扬州别驾。续生稠,当广陵太守。稠生褒,褒生康,汉献帝时官到忠义将军,俸禄两千石。康的儿子陆俊是郎中,小儿子陆绩当郁林太守,学问大,懂星历算数,还写了《浑天图》,注释《易经》《老子》,都留下来了。陆康的侄子陆骏,当过九江都尉、太学博士,他儿子陆逊,大家都知道,东吴大将,最后官到丞相。
后来陆氏家族在朝野上下都有人。陆逊的儿子陆抗,也是三国到两晋的名辈。之后陆机、陆云兄弟更出名。到了唐朝,陆氏出了六个宰相,比如陆敦信、陆贽这些。
说到底,门阀士族的形成,其实就是当时教育不均,不公平。秦汉那会儿字都写在竹简上,教育主要靠家学,寒门哪有机会混进士族?后来搞的九品中正制,更成了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”,哪有什么公平可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