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好处那么大-最后为何只有曹操能做到 (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)
三国时期,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,为何只有曹操?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,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,给大家一个参考,今天我们来聊一下,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情,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,对于曹操人生...
三国时期,为啥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只有曹操?这问题估计不少读者都琢磨过,今天咱就掰扯掰扯。
咱今天就来唠唠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这事儿。
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这事儿,对曹操的事业来说,那可是天大的助力。在这之前,其实真没多少人看好他。在大多数人眼里,他就是袁绍手下的一个小弟,而且因为家里是宦官出身,根本不被那些世家大族待见。
那时候,但凡脑子好使的都知道,要想得天下,得先拉拢世家大族。所以,在那些有本事的人眼里,跟着曹操混基本没啥前途。可等他拿到了汉献帝,情况就不一样了——郭嘉、陈群这些人都跑去投奔他,就连徐州跟他有血海深仇的陈珪陈登父子,都开始暗送秋波。
那问题来了,既然天子这么香,为啥最后只有曹操抢到了,其他那些诸侯都不伸手呢?
天子,有能者居之
回到当时,有资格抢天子的不是没有,这些人自从逃出关中后,就在今天山西西南的河东平原闻喜一带待着。
那时候汉献帝身边的武装力量,主要是被东汉政府定为叛贼的河东白波贼——这帮人是黄巾起义的余部,再加上一个吕布的结义兄弟,上党张扬。
白波贼的头儿韩暹,就动了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心思。
但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这事儿,可不是谁都能干的。你要是实力不够,天子就是个烫手山芋,世家大族压根不会搭理你;要是名声太臭,他们怕跟着你沾一身腥。
后来像孔融这些世家大族之所以投奔曹操,除了表面仰慕大汉,更重要的就是曹操名声还行,实力也够,能在乱世里自保。
你看董卓之前也挟天子,结果谁真听他的?
可曹操这时候的形象还挺正面的——18路诸侯讨伐董卓,就他敢孤军深入去追杀董卓,妥妥的“汉家忠良”人设。
各怀鬼胎的军阀
当时在汉献帝身边,有实力、有名气能挟天子的,就四个军阀:曹操、袁绍、刘表、袁术。可惜啊,除了曹操,另外仨各怀鬼胎。
先说袁绍。当年他拉18路诸侯讨伐董卓,为了否定董卓手里朝廷的合法性,公开说汉献帝不是汉灵帝的亲儿子。
这下可好,既得罪了汉献帝,自己也骑虎难下——这时候要是去迎天子,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?
更麻烦的是,天子要是到了河北,袁绍集团内部的权力结构就得大洗牌。河北不是没人看天子的好处,广平人沮授就劝他:“天子落难,咱赶紧去接啊!”
沮授说的是“挟天子以令诸侯,蓄士马以讨不庭”,可颖川出身的郭图、淳于琼却反对。
为啥?因为河北派系是地头蛇,根深蒂固。天子要是到了河北,第一个拉拢的就是他们,肯定得给官给爵。袁绍为了稳住他们,就得开更高的价码。他当时只是个车骑将军,能分的爵位有限,可汉献帝不一样——三公、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四征四镇,想封谁就封谁。
可颖川派系是跟着袁绍来的外来户,在河北是无根浮萍,他们的荣辱全靠袁绍,自然不希望袁绍势力被削弱。
第二个有资格迎天子的,是袁术。可惜这家伙心比天高,命比纸薄。听说天子从长安逃跑时一路狼狈,他居然对着家里宾客哈哈大笑。
还试探着问谋士阎象:“代汉者当涂高,你看我行不行?”狼子野心都藏不住了。这时候让他接汉献帝,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?
第三个有资格迎天子的,是宗亲荆州牧刘表。他对汉献帝这个流亡朝廷,其实还挺够意思的。
当初他们在关中长安饿得前胸贴后背,是刘表派人千里迢迢走武关送粮食。后来朝廷回洛阳,到处是残垣断壁,荒无人烟,天子跟诸侯公卿居然在荆棘丛里开会。
这时候,又是刘表源源不断地给小朝廷送物资,帮他们重建宫殿。
但刘表死活不愿把天子接到荆州。对想争霸的诸侯来说,天子是宝贝,可对刘表不是——他被荆州本土四大家族死死限制,有抱负也施展不开。大家推举他当荆州老大,就图他是汉室宗亲。汉献帝要是到了荆州,他啥也不是了。
朝廷内斗,引狼入室
正好这时候,上天给曹操送了个大礼包。汉献帝身边那叫一个鱼龙混杂,派系林立。
前面说过,汉献帝逃到河东,落到了白波贼手里。头儿韩暹动了挟天子的心思,但实力不济,只能乖乖跟着天子回洛阳。
可这时候,白波贼还是汉献帝身边最主要的武装力量,这就惹到了同样野心的国丈董承。
这家伙不识时务,还以为时代没变,做梦凭国丈身份让诸侯臣服。听说曹操是“浓眉大眼的忠臣”,就想借他的力量赶走韩暹。
他以为手里有天子,就能让曹操乖乖听话。
可没想到,曹操比董卓还狠。一来就把汉献帝身边杂七杂八的小猫小狗都清了,然后转头架空董承,把天子死死攥在手里。
这天子,大概是注定只能落到曹操的手里吧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