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魏时期重臣-经学家-他在曹魏担任过哪些职位-王朗 (曹魏时期重臣排名)
王朗,?,228年,,本名王严,字景兴,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、经学家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,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,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,不应孝...
王朗,字景兴,本名王严,汉末到三国曹魏那会儿的重臣,还是个经学家。早年跟着太尉杨赐学习,因为懂经书,被朝廷封了个郎中。后来杨赐去世了,王朗就辞官去守丧,后来举孝廉让他做官,他都没去。再后来徐州刺史陶谦看他不错,举荐他做了茂才,还当了徐州治中从事。之后升了会稽太守,在会稽那几年,老百姓还挺喜欢他的。
建安元年(196年),孙策打到江东了,王朗就带兵去挡,结果还是被孙策抓了。孙策想让他帮忙,王朗宁可被流放也不干,挺硬气的。后来曹操听说他有本事,征召他,结果路上乱糟糟的,走了好几年才到许都。到了就被封为谏议大夫,还参司空军事。魏国建立后,他当过军祭酒兼魏郡太守,又干过少府、奉常、大理这些官。曹丕当魏王的时候,王朗升了御史大夫,封安陵亭侯。曹魏称帝后,他改任司空,进封乐平乡侯。曹叡当皇帝时,接替华歆当了司徒,进封兰陵侯。太和二年(228年)王朗去世,谥号成。他孙女王元姬嫁给了晋文帝司马昭,生了晋武帝司马炎和齐献王司马攸。
王朗学问挺大,跟他儿子王肃都是经学方面的专家。写了《周易传》《春秋传》《孝经传》《周官传》这些书,还有三十四卷文集,不过现在大多都丢了。
早年跟着太尉杨赐学习,因为懂经书,被朝廷封了个郎中,还当过菑丘县长。中平二年(185年),杨赐去世了,王朗就辞官去守丧。守丧期满后,举孝廉和官府征召他,他都没去,后来才被陶谦举为茂才。初平四年(193年),汉献帝被李傕、郭汜控制着,王朗当时是徐州治中从事,跟别驾赵昱劝陶谦派人去给献帝进贡,表示支持汉室。陶谦听了,派赵昱带着奏章去长安。献帝看了挺高兴,升陶谦为徐州牧、安东将军,王朗也被任命为会稽太守。
到了会稽,王朗发现老百姓还在祭秦始皇,还跟夏禹供在一个庙里。他觉得秦始皇这人不咋地,不配跟禹一起供,就把这祭祀给停了。他在会稽待了四年,挺得民心。建安元年(196年),孙策带着兵打过来,王朗的部下虞翻劝他先躲躲,可王朗觉得自己是朝廷命官,得守城,就跟孙策在固陵打了几仗。结果孙策的叔叔孙静出了个主意,王朗兵败,跑到交州,半道上被孙策追上,没办法投降了。孙策挺敬重他,没杀他,还派张昭去劝他帮忙,王朗死活不答应。
后来曹操听说他,上表征召他。王朗从曲阿出发,结果路上乱糟糟的,走了好几年才到许都。到了先当谏议大夫,参司空军事。建安十八年(213年),魏国建立,王朗以军祭酒的身份兼领魏郡太守,后来又干过少府、奉常、大理。王朗办案子挺宽厚,有疑点就从轻发落,跟钟繇一样,都以治狱出名。
延康元年(220年),曹丕当魏王,王朗升了御史大夫,封安陵亭侯。他还劝曹丕少判点重刑,多帮帮老百姓,让大家休养生息。同年曹丕称帝,改司空,王朗封乐平乡侯。曹丕老半夜跑出去打猎,王朗上书劝他,后来曹丕真就不半夜回宫了。黄初二年(221年),吴蜀打起来了,有人劝曹丕帮东吴打蜀汉,王朗觉得不对,说等他们俩打得差不多了,咱们再出兵,派稳重的将领打蜀军要害,一举搞定。而且当时东吴还没动手,老下雨,行军不方便,曹丕听了他的。
后来曹丕想让孙权的儿子孙登来当官,孙登没来,曹丕就跑到许昌搞屯田,准备打东吴。王朗听说孙权还没回话,万一咱们出兵了孙登突然来了,麻烦就大了,就反对出兵,说不如加强边防,防着东吴偷袭。那时候曹丕已经带兵出发了,孙登一直没来,曹丕到长江边上就撤回来了。太和元年(227年),曹叡当皇帝,王朗封兰陵侯,升司徒。他还上书劝曹叡少盖宫殿,别太折腾。太和二年(228年)王朗去世,谥号成侯。他儿子王肃接着当兰陵侯。正始四年(243年),王朗和曹真这些人因为功劳大,能配享曹操的庙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