靠的是什么-历史上曹蜀吴三国能相对稳定近40年 (人们旅行靠的是什么)
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分裂历史时期,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,从公元222年夷陵之战结束,到公元262年司马昭大举伐蜀,前后40年,是三国相对稳定的对...
三国那会儿,从夷陵之战打完到司马昭伐蜀前,差不多四十年,算是个相对安稳的对峙期。魏蜀吴三家,各打各的小算盘,按自家情况定战略:蜀国往北打,吴国盯着淮南,曹魏呢,西边守着,东边进攻,那几十年,戏码一个接一个。
蜀国:慢慢啃雍凉
咱们平时看三国故事,不管是正史《三国志》,还是小说《三国演义》,还有评书影视剧,都喜欢讲早期的混战,官渡、赤壁,群雄逐鹿。好像夷陵之战后,精彩戏就少了?其实也就记得诸葛亮六出祁山,后来姜维接着北伐,直到蜀国没了。
诸葛亮北伐,盯着的就是雍凉那块地
可这恰恰说明,蜀国那会儿的战略方向就明确了。夷陵之战把蜀国打残了,诸葛亮上台后,先跟东吴重新搞好关系,稳住后方攒力量。荆州丢了,《隆中对》里两路北伐的plan B也没戏了,只能从汉中出兵,目标就俩:慢慢啃下雍凉,扩展地盘。诸葛亮这人一向谨慎,蜀国国力又弱,哪敢学魏延搞子午谷偷袭,只能稳扎稳打,一点点来。
吴国:死磕合肥
吴国这边,眼睛死死盯着淮南——就是淮河以南,以合肥为中心的那片地方。这地方对魏吴两家都太重要了:曹魏想打吴国,淮南是跳板;东吴想防曹魏,淮南是第一道防线。所以孙权这辈子,合肥攻了多少回了?拼了老命,愣是没拿下来。他死了以后,诸葛恪接着打,还是没戏。
曹魏:西守东攻,先拿吴国开刀
曹魏这边,自从当年曹操打汉中没打赢,就定了调子:西边守着,东边进攻,先干掉吴国,再收拾蜀国。益州、汉中那地方,山高路险,易守难攻,他们占着淮南,方便调集大军打吴国。曹丕一上台就大举攻吴,就是这个路子。后来诸葛亮北伐时,曹叡问司马懿该先打谁,司马懿直接说:水陆并进,伐吴!还是老一套——西守东攻。
三国对着干,吴蜀联盟抗魏。蜀国北伐想啃雍凉,吴国抢淮南,表面看好像能互相配合。可实际上,一个在西边,一个在东边,隔着几千里,根本帮不上忙。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,姜维九伐中原,都是白忙活,国力还越打越弱;吴国跟魏国在合肥打了好几回,合肥还是魏国的。曹魏那边,西守东攻,应付起来游刃有余。时间一长,三家国力差距越来越大,最后天下归一,那也是迟早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