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时期-是因为什么-蜀汉先于吴国灭亡 (三国时期是什么朝代)
提到三国,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曹魏、蜀汉、孙吴这三大政权,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,一起看看吧,公元263年,曹魏伐蜀,邓艾奇兵从阴平小道兵临成都城下,刘禅选择投降,蜀国灭亡,公元280年,西晋...
提到"三国",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曹魏、蜀汉、孙吴这三大政权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。
公元263年,曹魏伐蜀,邓艾奇兵从阴平小道兵临成都城下,刘禅选择投降,蜀国灭亡。公元280年,西晋六路大军伐吴,末帝孙皓战败投降,吴国灭亡。刘禅和孙皓相比,既不残暴也不昏庸,为何蜀汉先于吴国灭亡?
说起刘禅,大家可能都觉得他是“扶不起的阿斗”,毕竟《三国演义》里把他写得太窝囊了。但历史上的刘禅,真没那么差劲。234年诸葛亮去世,28岁的刘禅开始独掌朝政;263年刘禅投降,蜀国灭亡。他总共当了40年皇帝,诸葛亮去世后,自己掌权29年呢!要知道蜀国是三国里最弱的,刘禅能撑这么久,还让蜀国基本没乱,说明他至少是个能守住家当的皇帝。
反观东吴,孙权252年去世,吴国撑到280年才灭,孙权死后也延续了29年,但这29年里换了三个皇帝。这么一比,蜀国内部可比东吴稳多了。而且东吴最后一个皇帝孙皓,那可是个实打实的暴君,鲁迅先生都叫他“特等暴君”。孙皓这人,杀起人来不眨眼,又爱喝酒好色,还瞎折腾,大兴土木。据说晋武帝司马炎听说了他的残暴,都惊了。在孙皓手下,朝里的大臣天天提心吊胆,老百姓也过得苦哈哈。那为啥东吴比蜀汉多活了17年呢?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:
第一个原因,蜀国国力太弱了。
打仗嘛,不管什么时候,拼的都是家底。蜀国当时是三国里最弱的,东汉十三个州,曹魏占了九个,东吴三个,蜀汉就一个益州。就凭一个州硬抗曹魏九个州,诸葛亮已经做到头了。后来刘禅自己当政,能撑29年,还老去骚扰曹魏,真挺不容易的。
诸葛亮六出祁山,姜维九伐中原,把本来就不富裕的蜀国折腾得快散架了。史书上说,蜀国灭的时候才94万人,却有10万士兵,4万官吏,老百姓负担重得不行,国库都快空了。曹魏呢,几十年下来,人口经济都比蜀国强太多。再加上蜀汉地盘小,人才本来就少,后期老将一个个没了,根本打不过曹魏。所以蜀国先灭,最根本的还是太弱了。
第二个原因,曹魏(后来的西晋)的战略选择。
263年夏天,司马昭准备打蜀汉,跟大家商量:“自从平定寿春的叛乱,士兵六年没打仗了,造兵器修盔甲,就为了收拾吴蜀这两个对手。要是先打吴国,造船挖水道,得用上千万个工,十万人干一百多天。再说南方地势低、气候潮,肯定要闹瘟疫。现在应该先打蜀汉,灭了蜀国三年后,借着顺流而下的优势,水陆并进,就像当年晋灭虞虢、秦吞韩魏那么容易。”
其实三国稳住之后,曹魏一直都是西守东攻,后期的大仗基本都是魏吴在打。曹操当年从汉中回来就坚持先打吴国,再打蜀国。曹丕、曹叡也都延续了这战略,魏明帝还问司马懿“该先打谁?”司马懿说先打吴国,用水陆并进。从222年夷陵之战后到262年,曹魏一直这么想着。后来司马昭突然改主意先打蜀国,现在看,这决定太聪明了。
第三个原因,篡魏和灭吴都需要时间。
蜀国263年灭了,但消化蜀国花了时间。邓艾被杀、钟会谋反,闹得挺乱。而且司马昭当时正忙着另一件大事——篡魏!“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”嘛,结果他还没篡成自己先中风死了(265年),几个月后他儿子司马炎才搞定。司马家三代人折腾,总算篡了魏。虽然司马家早就有实权了,但改朝换代总得准备,这就给东吴续了命。
东吴还有长江天险呢,就像司马昭说的,造船挖水道、练兵,都得花时间。而且当时西晋内部也不稳,比如270年鲜卑秃发树机能就反了。为了灭吴,司马炎准备得很充分。269年就派羊祜镇守荆州,开始准备。足足准备了10年,279年晋军才大举进攻东吴,280年孙皓投降,全国总算统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