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末三国时期袁绍麾下都有哪些谋士 (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有)
所谓乱世出英雄,每当一提起这个,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我们知道袁绍出身,四世三公,的袁家,门生故吏遍布天下,所以袁绍前期是非常具有政治号召力的,很多人愿意追随他,像曹操阵营中重要的谋士荀...
乱世出英雄,这话真没错。一说到乱世,那袁绍手下的谋士团就得好好聊聊了。袁绍出身“四世三公”的袁家,门生故吏满天下,早期号召力杠杠的,连曹操手下的荀彧、郭嘉都短暂跟过他,不过后来都明智跑了。可就算这样,袁绍手下还有号称“八大谋士”,但这帮人派系乱得让人眼花缭乱,简直像菜市场吵架。
先说说这“八大谋士”都是谁:沮授、田丰、许攸、逢纪、审配、辛评、郭图、荀谌。辛评还有个弟弟辛毗,也算谋士,俩人放一块儿看。现在开始分派系,擦亮眼睛,不然容易绕晕。
两汉那会儿,离先秦不远,地域观念重得很。同郡的最亲,然后同州的,再分南人、北人,连边州边郡的人都自带亲近感,比如吕布跟刘备套近乎,说咱都是边地人——吕布九原郡,刘备涿郡,都守着北疆呢。
其实袁绍手下的谋士,按地域就能分成河北、河南两拨。袁绍自己当冀州牧,肯定得拉拢冀州本地人,所以沮授、田丰、审配算河北系。但他最信的其实是河南系,尤其后期,因为袁绍是汝南人,辛评、郭图、荀谌都是颍川郡的,颍川和汝南同属豫州,算老乡。逢纪、许攸是南阳人,南阳虽属荆州,但离汝南特近,所以袁术当年逃亡,首选就是南阳郡。
这么分其实也只是个大概,因为这帮谋士实在太爱拉帮结派搞内斗了,袁绍后来败了,真不冤。官渡之战前,大家还能抱团搞事业,跟现在公司创业似的,上升期一片祥和。可公司做大了,必然有分歧,沮授和田丰反对打曹操,审配、郭图他们却非要打。
沮授、田丰
沮授资格最老、官职最高,是袁绍集团的头号谋士。汉灵帝时就当州别驾,还举过茂才,别驾可是州牧以下最重要的官,早期官职比袁绍都高。后来跟袁绍有番“冀州对”,给他规划了统一河北、争天下的战略,还是最早提出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人。
田丰也是老资格,同样举过茂才,两汉能举茂才的,绝对是佼佼者,曹操也就“年二十举孝廉”。田丰性格刚直,投奔袁绍是为了匡救汉室。他俩能算一派,首先是老乡(都是冀州人),其次都是一流谋士,英雄所见略同。可惜官渡后,沮授拒不投降被杀,田丰被袁绍自己杀了,他俩一死,袁绍败亡就是时间问题了。
审配、逢纪
审配这人挺正直。袁绍拿下冀州后,把他当心腹,总管幕府。河北平定后,审配和逢纪统管军事,审配仗着势力大,非要跟曹操死磕,还带弓弩手在官渡大破曹军。但官渡战败,他两个儿子被俘,反遭人谗言被怀疑,幸亏逢纪保他。袁绍死后,审配他们假传立袁尚为嗣,导致兄弟内斗,被曹操逐个击破。曹操围邺时,审配死守几个月,城破被擒,拒不投降,慷慨赴死。
逢纪是袁绍逃离洛阳时带的谋士之一,特别赏识他的智谋。拿下冀州,逢纪功劳最大——是他出主意把韩馥赶下台,让袁绍当冀州牧。官渡之战后,袁绍后悔不听田丰的计,逢纪赶紧说田丰肯定取笑您,让袁绍更恨田丰。审配和逢纪原本有私怨,但官渡后审配儿子被俘,有人谗言,逢纪挺身而出夸审配有节气,袁绍夸他公私分明,俩人成了好友。
用荀彧的话说“审配专而无谋”,他人好、忠心,但缺点就是没谋略,所以才硬要打官渡。袁绍死后,逢纪、审配改遗命立袁尚,袁谭没继位,自称车骑将军,屯黎阳。袁尚不给兵,派逢纪跟着,袁谭要兵,审配不给,袁谭一怒杀了逢纪。
辛评、郭图
辛评原本是韩馥部下,韩馥跑了就跟着袁绍。袁绍死后,辛评、郭图想立袁谭,跟审配他们不对付。后来曹操破邺,辛毗在城下劝降,审配怒得派人把辛评全家杀了。郭图嘛,我一直觉得他是袁绍的“猪队友”!最会揣摩袁绍心思,一步步把他往沟里带,最后还挑拨袁谭打袁尚,给曹操钻了空子。
许攸、荀谌
许攸严格说算袁绍朋友,早年在洛阳就一起共事,救过党人。但他没啥派系,只认自己利益。官渡时家人犯法被抓,他直接投了曹操,还献计烧乌巢粮仓,袁绍因此大败。后来跟曹操平定冀州,仗着功大老吹牛,最后惹恼曹操被杀了。
荀谌是三国最神秘的人,荀彧他哥,凭三寸不烂舌劝韩馥让出冀州。袁绍南征曹操时,他是谋主,但后来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,再没记载。所以荀谌和许攸也没啥派系,毕竟他消失了。
荀彧和郭嘉在袁绍那儿待过,对谋士团门儿清。荀彧说“田丰刚而犯上,许攸贪而不治,审配专而无谋,逢纪果而无用”,断定袁绍必败。郭嘉也说“有郭图、逢纪为之谋臣,必交斗其间,还相离也”。在他俩看来,袁绍手下内斗是迟早的事。
除了性格不合,说到底袁绍手下斗得这么凶,根子还在袁绍自己。当领导的,要是光凭自己喜好和远近用人,下面能不乱吗?这么一团糟,袁绍不败才怪,他儿子们能有好下场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