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就失去了对手-司马懿为何再也没有进攻蜀汉 (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伐蜀)
你真的了解诸葛亮病逝后,老对手司马懿为何终生没有进攻蜀国吗?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,中国朝代繁多,而在这众多的朝代里,有这样一个时期可谓是群雄逐鹿,精彩纷呈,这个时期便是三国时期,三国时期...
你真的了解诸葛亮病逝后,老对手司马懿为何终生没有进攻蜀国吗?这事儿得从头捋捋。
中国朝代那么多,要说最热闹的,三国绝对算一个。群雄逐鹿,天天打打杀杀,比电视剧还带劲。三国时期的历史精彩,写这些历史的人更精彩,而《三国演义》就是根据这些人的故事编的小说,加了好多料,里面最出彩的,估计就是蜀汉的诸葛亮了。不过今天咱不聊演义,只说说正史里的真事儿。
虽说正史上的诸葛亮没小说里那么神乎其神,但也真不是吃素的,为了汉室那点事儿,真是拼了老命,最后累死在岗位上,才54岁,太可惜了。

诸葛亮一走,蜀汉就像没了主心骨,实力一下子掉下来一大截,那时候的蜀汉,简直砧板上的鱼,随便谁来都能剁两刀。尤其是曹魏,当时正强,要打蜀汉,简直是天赐良机。可历史偏不这么走,司马懿愣是没趁火打劫蜀汉,直到他死,都没动过这心思,这到底是为啥呢?
第一个原因,司马懿不敢。有人可能会问:“诸葛亮都死了,他怕啥?”还真就这么回事,但他怕的不是蜀汉,是曹魏自己家里的一堆破事。
早在诸葛亮刚咽气那会儿,司马懿就跟当时的皇帝曹叡提过,说咱打蜀汉吧。结果曹叡没答应,皇帝不让动,司马懿再想打也是白搭。后来他又被派去平定国内叛乱,根本腾不出手来。
再往后,尤其是曹叡死后,曹魏内部越来越乱,曹芳继位时还是个小孩,主少国疑,司马懿想趁机捞权,势必得花大精力。这样一来,他的心思全扑在小皇帝和那些反对他的人身上,哪还有空打蜀汉啊。
虽然司马懿没打,但曹爽坐不住了,派李胜他们去打蜀汉,想着肯定能拿下。结果蜀汉虽然伤了元气,底子还在,李胜他们没捞着好处,反倒让魏国自己元气大伤。
曹爽上台十年后,司马懿不乐意被架空了,干脆反了,最后还真成功了。虽然他没称帝,但大权已经握在手里,曹魏的天下,其实已经成了他们司马家的了。
可就算篡位成功,曹魏那些老臣也不是都服他,尤其对曹家忠心的,肯定要反对。对付这些人,最直接的就是武力镇压。为了铲除反对势力,司马懿杀了很多人,光曹家和夏侯家,他就杀了上万人。
一方面能看出司马懿有多狠,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国内多乱。司马懿得花大精力稳住国内,自己家都安定不下来,哪还顾得上打蜀汉啊,蜀汉这才安全了。

其实啊,司马懿不打蜀汉,不是因为野史说的啥“跟诸葛亮惺惺相惜,所以放过蜀汉”。政治家的字典里可能有“惺惺相惜”,但大局面前,自己的利益永远排第一。他不可能为了个死人,放弃自己的好处,这事儿太不值了,甚至有点傻。所以野史那些说法,当故事听听就行,别当真。
司马懿不打蜀汉,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,分了三个阶段:曹爽上台前,皇帝不让打,加上国内平叛也费时间;曹爽上台后,他被架空了,想打也打不了;等他篡位成功后,得先把国内大权攥手里,保证司马家的利益,稳住自己的权力,这事儿比啥都重要,没之一。

打蜀汉能捞好处?当然有。但这点好处,跟整个司马家的利益比,根本不值一提。他宁愿选个稳妥的办法,这也挺符合他小心谨慎的性子。所以说,这些原因凑一块儿,司马懿在世那会儿,根本腾不出手打蜀汉。
《三国志》
《三国演义》
《晋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