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道不害怕吗-司马懿发动政变抢夺曹魏政权 (难道害怕会太快有结果)
司马懿发动政变抢夺曹魏政权,难道不害怕吗?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,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,正始十年,249年,,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陪同魏国皇帝曹芳,出城祭拜高平陵之际,突然发动了政变,控制了京城...
司马懿发动政变抢夺曹魏政权,难道不害怕吗?
正始十年(249年),司马懿趁着曹爽兄弟陪魏帝曹芳出城祭拜高平陵,突然发动政变,控制了京城洛阳,这就是“高平陵之变”。
高平陵这一搞,司马懿直接把大将军曹爽和他那帮党羽全收拾了,曹魏的反对势力被清得干干净净,大权独揽,整个曹魏政权算是落他手上了。
从那以后,曹魏的实权就稳稳攥在司马家手里,后来司马家干脆篡位,自己当了晋朝皇帝。
不过话说回来,在司马懿父子动手之前,曹魏其实有三位名将先后没了,要不然真没人能跟他抗衡。
要是这仨里头有一个人当时还活着,司马懿估计都得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胆。
这三位都是谁呢?
第一个去世的是黄权。
黄权本来是蜀汉的大将,刘备打东吴那会儿,全军快没了,黄权的后路让吴军给断了,没辙,只能投降魏国。刘备倒没怪他,留在蜀汉的家小照样优待。
黄权到了曹魏那边,混得挺好,曹丕封他镇南将军,育阳侯,还加了侍中,让他能陪自己坐车,可见曹丕多看重他。
这么一来,黄权就成了曹丕身边的红人,曹丕多器重他啊,连司马懿都挺欣赏他的本事。
景初三年(239年),黄权又升了官,车骑将军,仪同三司。
车骑将军这官职,在大将军、骠骑将军下面,但也是相当高了,能看出曹魏皇帝多看重他。可惜啊,第二年,也就是正始元年(240年),黄权就没了。
黄权这一走,曹魏就少了个顶梁柱式的大将。
车骑将军的位置后来让征东将军王凌接了。王凌是汉朝司徒王允的侄子,就是后来造反司马懿的“淮南三叛”里头的一个,不过他也没成,兵败自杀了。
第二个去世的是满宠。
满宠也是曹魏的老将军了,襄樊之战那会儿,曹仁被关羽围得死死的,撑不住了想跑,被满宠拦住了。满宠非让曹仁守着,还把白马沉了河,表明跟樊城共存亡的决心。
曹仁听了满宠的,死守樊城,后来等来徐晃的援军,一块儿把关羽打败了,关羽最后跑路被吴军抓了杀了。满宠这军事能力,真不一般。
正始三年(243年),满宠去世了,那时候他正做着太尉呢。
太尉可是三公之一,管着全国兵马,能看出满宠当时多重要。
满宠没了之后,蒋济接了太尉的位子。可惜啊,司马懿搞政变的时候,蒋济倒戈了,帮着司马懿算计曹爽。
第三个去世的是赵俨。
赵俨也是曹魏的重臣,而且能带兵。
早年间,张辽、乐进、于禁仨人互相看不惯,谁也不服谁,矛盾越闹越大,曹操派赵俨去劝,才把这仨给说和了。
曹操打荆州的时候,让赵俨当章陵太守,后来又调他做都督护军,管着于禁、张辽、张郃、朱灵、李典、路招、冯楷这七路兵马。
也就是说,于禁、张辽、张郃、李典这些人,当时都归赵俨指挥,成了他的手下。
后来曹操又让赵俨当关中护军,统领各路军队,羌人来进犯,全被赵俨打回去了。还有个屯田客吕并,自己封将军带人造反,赵俨带兵很快就把叛乱平了,能看出赵俨的军事能力有多强。
正始六年(246年),赵俨已经是骠骑将军了,又升了司空,进了三公。不过几个月后,他也去世了。
司空的位置让太常高柔接了。可惜的是,司马懿政变的时候,高柔也站司马懿那边,一块儿对付曹爽。
你想想,要是司马懿动手的时候,这仨里有一个人还在,手里有兵权,司马懿估计都不敢这么莽撞,肯定得好好掂量掂量。就算他真敢动,这仨要是在,肯定得带兵去打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