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有什么类似的分科-古人参加科举都考些什么-古代的科举考试 (农夫与蛇还有什么类似的)

我们现在参加高考的时候,会有语文数学等分科,那么古代的科举考试,有什么类似的分科呢?古人参加科举都考些什么呢?古代科举其实也是分科的,有人觉得现在高考很难,其实古代的科举科目更多考起来更难,科举时隋朝...

admin

现在高考分文理科,语文数学英语各占一块。那古代科举考试,也分科目吗?古人到底要考些啥?其实古代科举也分科,有人觉得高考难,其实古代科目更多,考起来更费劲。

有什么类似的分科-古人参加科举都考些什么-古代的科举考试 (农夫与蛇还有什么类似的)(图1)

科举制度是隋朝搞出来的。在这之前,做官基本都被大家族包了,普通人想当官?门儿都没有。皇帝想拉拢自己人,也没啥法子。所以隋炀帝就想了个办法,搞了科举。不过刚开始不成熟,到唐朝才慢慢完善起来。

唐朝时候科举主要分“常科”和“制科”两大块。常科就是每年固定考的,科目是死的;制科是皇帝偶尔心血来潮临时加的,考啥皇帝说了算,每次都不一样。比如乾隆就搞过一次专考文学的制科,光绪还搞过一次专考经济水平的。

常科因为是固定考试,跟现在高考一样时间固定,所以科目也固定。下面分了五十多科!听着就头大,到底都是些啥科目啊?

常科具体考啥,每个朝代还不一样。最开始只考“策问”,就是皇帝当面问问题,考生当场答,皇帝看谁答得好给分。那时候考生都是官员推荐的,皇帝工作量还不算大。

到了唐朝,参加科举的人太多了,皇帝一个个问明显来不及,科目就增加了:秀才、明经、进士、俊士、明法、明字、明算,加起来五十多种!里面居然还有书法、数学、自然这些现在也考的科目,不过大部分都是打酱油的,考不好没关系,考好也不加分。真正决定命运的,就俩:明经和进士。

所谓“明经”,说白了就是背书!随便翻开四书五经一页,把其他字盖住,露一行,让你补全后面的字。再随便挑一句,让你解释啥意思。想考过?基本得把课本全背下来,想靠蒙?门儿都没有。

“进士”才是重头戏!考写诗、写文章,还要点评时政。这科最难,最能看出一个人肚子里有没有货。想考过?光死记硬背可不行。过了这一关,恭喜你,半只脚迈入官场了,前途无量。进士还分三等,要是拿一等,基本就是状元了,好多朝代拿了状元的最后都当上了宰相。

后来那些不重要的科目干脆砍掉了。宋朝又改革,把背书、写诗都取消了,只考时政问答:你对国家有啥想法?有啥解决办法?再从四书五经里挑一句,写篇作文。

有什么类似的分科-古人参加科举都考些什么-古代的科举考试 (农夫与蛇还有什么类似的)(图2)

明朝科举最鼎盛,也是最严、最难的时候。这时候“八股文”正式上场,成了考试大头。所谓八股文,就是写文章得按规矩来:字数、句子长短、每一句的声调,都有严格要求。写文章本来就不容易,这么一限制,更难了。稍微有点不合规矩,直接不合格。既要守规矩,还要写得好,能考高分的人,那真是厉害角色。

大概就是古代科举这些考试形式了。对比一下,是不是比现在高考难多了?


上一篇: 科举出身的官员学习西方科技-倭仁为何会极力反对 (科举出身的官员有哪些) 下一篇:到底谁是中国科举史上的第一位武状元-究竟有多厉害 (到底谁是中国高铁之父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