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糊涂了吗-唐文宗为萨满要杀宋申锡 (是不是糊涂了)
唐文宗李昂,原名李涵,唐朝第十四位皇帝,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,826年―840年在位,,唐穆宗李恒次子、唐敬宗李湛之弟,唐武宗李炎之兄,母为贞献皇后萧氏,李昂于长庆元年,821年,被封为江王,宝历二年,...
李昂呢,在长庆元年(821年)就被封了个江王。到了宝历二年(826年)十二月,居然是被宦官王守澄他们给硬推上了皇位,那年他才十八岁。李昂在位初期还挺上进的,放出三千宫女,放了五坊的鹰狗,还裁减了不少闲人。后来他宠信李训、郑注这些人,想借他们的手除掉宦官,结果计划泄露,李训他们被杀,李昂也在“甘露之变”后成了被软禁的皇帝。
说起来搞笑,把他推上皇位的王守澄,居然还是当年害死他爷爷唐宪宗的主谋之一,这笔账他能忍?最要命的是,他李唐的天下,居然是宦官说了算,让谁当皇帝谁就得上,这不就跟“被皇帝”似的吗?古代也有这事儿,真是笑掉大牙。自尊心那么强的唐文宗,心里能平衡吗?感觉自己就是个摆设,被宦官当棋子耍,谁乐意啊?本来皇帝才是牌桌上最大的庄家,结果让手握兵权的宦官给搅黄了,这牌还怎么打?为了把权力拿回来,唐文宗琢磨着得靠朝臣对付宦官,玩一手拉一派打一派,把丢的面子捡回来,把下移的权力收回来。

唐文宗上台一年后,碰上件事,让他铁了心要靠朝臣除掉宦官,还开始美滋滋地幻想以后的好日子。就是刘蕡那个“落第案”。话说太和二年(公元828年),有个叫刘蕡的名士去考贤良方正科,这哥们儿胆子是真大,在考卷里直接开炮骂当时嚣张得不得了的宦官,这事儿在当时,简直跟平地炸雷似的。

更狠的是,他还让皇帝把宦官都赶走,把被他们抢的权力全拿回来,还政给宰相,兵权还给将军。刘蕡一眼就看穿了宦官专权的毛病——官员分内外,政权分南北司,在南司犯了法,到北司可能就没事了。他的考卷那叫一个精彩,主考官看了都拍手叫好,因为这话说到了所有朝官心坎里(皇帝也这么想啊),可问题是,枪杆子在宦党手里,谁敢说啊?怕人家枪顶脑门啊。所以主考官再欣赏这个“敢说真话”的刘大炮,最后还是没敢录取他,跟他一起考的其他二十二人都中了,这就是“刘蕡落第案”。

刘蕡当时可是名人,大家都知道他有本事,好多考上了的人都自愧不如。就因为说了几句大实话,对国家好,反而落榜,这谁不替他委屈?不少朝官和读书人都准备联名上书给皇帝鸣冤,结果被宰相裴度拦下了。裴度说,怕闹大了,朝官和宦官打起来,国家就乱了,为了稳定大局,别闹了。
那咋办?唐文宗开始组自己的“倒阉小分队”,他亲自挑了宋申锡当宰相,让老宋负责搞定宦官这个“大项目”。
结果老宋把“保密”这事儿给忘了,这在官场可是大忌,领导责任跑不了。皇帝要除宦官的A机密计划,被王守澄的亲信郑注发现了,还给捅出去了,这下完了,露馅了。

公元831年,王守澄这老贼,使坏派了个叫豆卢著的军吏,一本正经地诬告宋申锡,说他要拥立皇弟漳王李凑当皇帝。这招够毒啊,毕竟谁怕被夺位?李凑在朝里名声还挺好,是唐文宗的一块心病,他天天防着这个弟弟,生怕自己被拉下台,这可比除宦官重要多了。现在这事儿“发生了”,唐文宗一看奏书,吓得一身冷汗,也不管真假,立马暴怒,让王守澄把李凑和宋申锡的亲信全抓进宫,严刑拷打。那些扛不住的,全“招”了,说宋申锡确实想谋反。

这个傻皇帝,看着“证据确凿”,立马召集百官,宣布宋申锡谋反,就等秋后问斩了。好在老宋命大,朝官们都知道这是冤案,有点“兔死狐悲”的,据理力争,把案子移到南司复查。宰相牛僧孺还算有点良心,替宋申锡说了几句公道话,事情有了转机。更关键的是,后来郑注也怕查下去自己露馅,劝王守澄见好就收,让皇帝别杀宋申锡,老宋这才捡了条命。
李昂当皇帝的时候,不贪女色,挺勤政的,也节俭,革除奢靡,停了不少劳民伤财的事儿,想复兴唐朝,在中后期的皇帝里算得上是模范员工了。可他虽然天天加班,宵衣旰食,但治国这本事是真没有,最后也没能除掉祸患。这傻皇帝,聪明反被聪明误,他觉得自己挺精,人家宦官比他精几十倍呢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