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宣帝从霍光手中夺回权力-为什么汉献帝对曹操无可奈何 (汉宣帝霍光电视剧)
汉宣帝刘询,前91年~前48年1月10日,,原名刘病已,字次卿,西汉第十位皇帝,前74年~前48年1月10日在位,汉献帝刘协,字伯和,汉灵帝刘宏次子,汉少帝刘辩之弟,生母是灵怀皇后王荣,东汉第十四位皇...
汉宣帝刘询,原名刘病已,西汉第十位皇帝;汉献帝刘协,东汉末代皇帝。俩人都是幼年登基,都碰过权臣,可结局一个能亲政,一个成了傀儡,这中间的门道,还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。
西汉到了汉武帝那会儿,中央皇权其实还挺稳的。所以霍光顶多也就给自己套了个“商朝伊尹”的帽子,汉宣帝也不是一点权力都没有。霍光能掌权,纯粹是靠着汉武帝的宠信得了托孤的差事,才慢慢独大的。
但汉献帝那会儿可不一样。他能当上皇帝,完全是董卓推上去的,皇权就剩个象征意义了,一点实权都没有。

1.霍光
霍光的权力,是汉武帝晚年给的。那时候汉武帝年纪大了,身体也不太好,就让霍光当顾命大臣,跟车千秋、金日磾、上官桀、桑弘羊这些人一起辅政。这几个人里,霍光排第一,汉武帝对他信得不行。
那为啥是霍光当老大呢?为啥掌权的是他?
其实最能贴近汉武帝的,是霍光和金日磾。这俩人虽然没啥大功劳,但因为是在皇帝身边当差的,跟皇帝更亲近。剩下的几个都是朝臣,功劳倒是有。车千秋当时是丞相,虽然没啥大本事,但官职高;桑弘羊功劳在这些辅政大臣里算最大的,但官职却不高。这么一看,汉武帝明显是有点防着他,刻意压着。车千秋的官职和桑弘羊的功劳正好能互相牵制。所以啊,汉武帝最担心的,其实就是桑弘羊。

虽然汉武帝对桑弘羊防着挺紧,但桑弘羊毕竟是战功赫赫的功臣,咋可能甘心被人压着?所以霍光和桑弘羊的斗争,早晚得来。
慢慢地,俩人就开始暗地里较劲。霍光先是拉上儒生,跟桑弘羊他们一帮人就经济政策吵了起来,接着又扯到轮台诏前后的“霸道”“王道”之争。霍光这么干,说白了就是跟桑弘羊较劲。那些儒生,就是他用来对付桑弘羊的工具,这就是有名的盐铁之议。
后来盐铁之议没吵出个结果,桑弘羊也没善罢甘休,联合燕王搞政变,可惜被霍光一锅端,全给收拾了。这下,辅政大臣里功劳最大的桑弘羊,算是彻底出局了。桑弘羊一倒,金日磾又早死了,车千秋性格又软,最后霍光就彻底大权独揽了,朝堂上再也没能跟他抗衡的。
掌了权之后,霍光有没有做过威胁皇权的事?还真有。他找了堆刘贺的罪状,直接把他给废了。为啥?因为刘贺上台后,用的都是自己人,对霍光那是各种打压、排斥。霍光这么干,确实算威胁皇权,但他有没有本事像曹操、董卓那样,直接架空皇帝,自己为所欲为呢?

显然不可能。因为霍光在辅政前,根本没啥自己的班底,也没啥势力、党羽。他所有的权力,其实都来自汉武帝的命令。有汉武帝的命令在,霍光执政才名正言顺。所以不管他权力多大,权势多盛,他一直是以汉武帝代理人的身份在干活。
汉武帝死了之后,就留下个年幼的汉昭帝。当时汉昭帝太小,没法亲政,但国不能一日无君。既然真皇帝管不了事,就得有个人代理皇权,管理国家,这人就是辅政大臣霍光。说白了,霍光的权力,来自汉武帝的遗诏。
2.东汉
东汉那帮军阀,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。霍光当政那会儿,皇权还挺好使,是唯一的权力;但东汉末年的皇权,就剩个由头,一个名义,一个正统的招牌。
本来外戚、内侍这些权力,都该是皇权的延伸,因为靠着皇权,他们才有权力。但到了东汉,外戚、内侍反倒开始啃噬皇权,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皇权。虽然他们还围着皇权转,但自己势力已经起来了,不需要再靠皇权吃饭了。自己势力大了,反过来就能随便摆布皇帝。
曹操、董卓那时候已经是地方军阀了。后来曹操打了一仗又一仗,最后把整个北方都给拿下了,扶了个汉献帝的朝廷。曹操自己就是个实力超强的军阀,其实就算没有汉献帝,曹操照样是北方老大,但有了汉献帝,他的名头就更正一些。

再说曹操救汉献帝这事儿,明显是汉献帝得靠曹操的军阀势力才能活下去,曹操可不需要靠皇权。曹操简直是汉室的再生父母,可这时候汉献帝的皇权,就剩个空壳子,一点实权没有。
曹操的权力,来自他的军阀集团。就算有汉献帝的“官方认证”,他干大事也更名正言顺;但就算没有这个认证,他的权力也一点不少。因为曹操和霍光俩人权力的来源不一样,所以他们俩手下的皇帝,结局也天差地别。
3.人心
汉宣帝那会儿,不管官员还是老百姓,心里都向着汉朝。都认一个理:只有汉室才是真命天子,只有汉室才是权力中心,才是正统。虽然那时候也有权臣捣乱,但这些糟心事还动摇不了汉朝的统治根基,大局还是挺稳的,老百姓心里还是认汉朝皇权的。

但到了汉献帝那会儿,可就不一样了。这时候的汉朝皇室早就没啥威严了,皇帝在大家心里已经不重要了。东汉末年,外戚专权、官员贪腐、党锢之祸、黄巾起义、军阀混战,老百姓天天打仗,没一天消停,日子苦不堪言。皇权连朝政都稳不住,还咋收买人心呢?别说是百姓,就连君臣都过得颠沛流离,连皇室自己都颠沛流离,哪还有威严可言?
所以啊,汉宣帝和汉献帝结局不一样,说白了就是当时的大环境天差地别。霍光呢,就是汉武帝死后,皇帝还小,才临时出来管事的皇权代理人,而且霍光做事,也基本是按汉武帝那一套来的。虽然他掌权时大权在握,但没动皇权的根基,所以等皇帝长大了,就有机会把权力夺回来。
但汉献帝那会儿,情况完全反过来了。汉献帝时期皇权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威严,皇帝在大家心里已经不重要了,别说夺回权力了,连自己的小命都难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