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刘邦在论功行赏的时候-刘邦为何把第一功臣给萧何 (刘邦论功行封文言文翻译)

你真的了解刘邦为何将,第一功臣,的名号授予给萧何吗?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,01引言公元前202年,刘邦在经历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后,终于成为天下霸主,在定陶,今山东菏泽,称帝,定国号为,汉,...

admin

刘邦为啥把“第一功臣”的名号给了萧何?这事儿得从楚汉战争说起。话说公元前202年,刘邦打完四年楚汉战争,终于在定陶称帝,建了汉朝。该封功了,他却把“第一功臣”给了后勤总管萧何。

这可把朝里一众将领给整不会了,纷纷议论:“萧何啥时候上过战场?就凭他写写算算,凭啥拿首功?”是啊,这位没打过啥硬仗,只会舞文弄墨的萧何,到底有啥能耐,让刘邦这么器重他?

刘邦在论功行赏的时候-刘邦为何把第一功臣给萧何 (刘邦论功行封文言文翻译)(图1)

要说萧何和刘邦,那可是老相识了。萧何年轻时在沛县当小官,性格随和又爱结交朋友,就这么认识了当时还是泗水亭长的刘邦。后来刘邦因为喝酒误事,囚徒跑了不少,怕被重罚躲进了芒砀山。沛县官吏找不到刘邦,就把吕雉给抓了,最后还是萧何出面,才把吕雉保了出来。

公元前209年,陈胜吴广起义,各地反秦声势挺大。萧何劝沛县县令,让刘邦出来号召反秦,县令答应了,刘邦就这么拉起了一支队伍。后来刘邦一路打,直奔关中,萧何呢,一直在后方操办粮草,保障后勤供应。

刘邦在论功行赏的时候-刘邦为何把第一功臣给萧何 (刘邦论功行封文言文翻译)(图1)

公元前207年,刘邦打进咸阳,灭了秦朝。其他将领都忙着抢金银财宝,萧何倒好,一门心思收秦朝的法律、地图、户籍这些典籍。后来刘邦要平定天下、治理国家,这些可都是宝贝。从这儿就能看出,萧何这人心里有数,有抱负,早为刘邦以后定规矩、搞制度做准备了。

没多久,项羽分封诸侯,刘邦被封到蜀地,心里憋屈得不行。萧何劝他:“先忍忍,韬光养晦,等机会成熟了再出关跟项羽争天下。”也就是这时候,萧何慧眼识珠,月下追韩信,把这位“战神”给追了回来。韩信后来在楚汉战争里立下那么大功劳,说到底,还是萧何眼光毒。

公元前206年,刘邦跟楚军打仗,把关中留给萧何总管。萧何在后方可没闲着,为了保障前线粮草,他立武库存兵器,造太仓存军粮,把后勤搞得妥妥的。说白了,没有萧何在后方死撑,刘邦在前线连兵源粮草都成问题。萧何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,确实没少出力。他身居高位,从不自傲,反而谨小慎微,这脑子是真清醒。

汉朝刚建立那会儿,国家穷得叮当响,秦朝的暴政加上连年打仗,百姓苦不堪言。萧何当宰相后,废寝忘食地搞措施,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,推行“与民休息”,轻徭薄赋,还定了官制、律法、礼法这些,让生产慢慢恢复,老百姓都念他的好。

刘邦为了打败项羽,封了七个异姓王,这帮人对中央政权威胁太大。刘邦后来要剪除他们,萧何也站在他这边,出谋划策,帮着统一全国。

晚年的萧何,功成名就了,但一点不骄傲,脑子清醒得很。汉十一年,陈豨叛乱,刘邦亲自去平叛。韩信在京城想跟陈豨勾结谋反,萧何和吕后商量后,就把韩信给诱杀了。韩信一死,功高盖主的萧何就成了刘邦的眼中钉。

刘邦在外头听说韩信死了,立马派人封萧何为相国,加五千户食邑。萧哪能不知道刘邦心思?坚决辞了封邑,还把自己的家产捐出来当军费。后来英布反叛,刘邦又去打仗,萧何在后方还是忙着运粮、安抚百姓。刘邦一看萧何这么得民心,又不乐意了,又开始猜忌。萧何没办法,只好故意低价强买老百姓的田地,装成个贪官,这才打消了刘邦的疑心。

伴君如伴虎,萧何跟刘邦这么多年,一直小心翼翼,顾全大局。每次感觉刘邦猜忌,他就做得让刘邦满意,始终跟刘邦一条心。为了江山社稷,他不仅与时俱进,还兢兢业业,从不邀功,这境界真不是一般人有的。

公元前195年,刘邦死了,惠帝刘盈继位。萧何虽然年纪大了,还是尽力帮着小皇帝坐稳皇位。

刘邦在论功行赏的时候-刘邦为何把第一功臣给萧何 (刘邦论功行封文言文翻译)(图1)

公元前193年,萧何病逝了。不过萧家善终,子孙后代都能入朝为官,承袭爵位。这么看萧何一辈子,虽然不是冲锋陷阵的将军,也不是神机妙算的谋士,但他对刘邦忠心耿耿,从打天下到治天下,没少操心。说他是“汉朝第一功臣”,真不是盖的。


上一篇: 任氏-上智部·萧何-明代-全文及翻译注释-选录-智囊 (上虞任氏) 下一篇: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-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(韩信的死和萧炎有关吗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