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任氏-上智部·萧何-明代-全文及翻译注释-选录-智囊 (上虞任氏)

智囊全集,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,1626年,,全书共收上起先秦、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,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,书中所表现的人物,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,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...

admin

《智囊全集》这书,明代天启六年编的,从先秦到明朝,攒了1200多个古人用智谋的故事。说白了,就是老祖宗们怎么用脑子解决难题、甚至改写历史的记录。书里这些人,全靠智慧和手段折腾出点动静来。它既是一本讲古人怎么用聪明才智搞定麻烦、打赢对手的处世奇书,也算中国文化史上份量挺重的智谋锦囊。今天咱们就聊聊里头的“上智部”,看看萧何和任氏这俩人的故事。

【原文】

沛公至咸阳,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,何独先入收秦丞相、御史律令图书藏之。沛公具知天下阨塞、户口多少强弱处、民所疾苦者,以何得秦图书也。

宣曲任氏,其先为督道仓吏。秦之败也,豪杰争取金玉,任氏独窖仓粟。楚汉相距荥阳,民不得耕种,米石至万,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。

[冯述评]

二人之智无大小,易地皆然也。

又蜀卓氏,其先赵人,用铁冶富。秦破赵,迁卓氏之蜀,夫妻推辇行。诸迁虏少用余财,争与吏求近处,处葭萌。唯卓氏曰:“此地狭薄。吾闻岷山之下沃野,下有蹲鸱[冯注:芋也],至死不饥,民工于市,易贾。”乃求远迁。致之临邛,即铁山鼓铸,运筹贸易,富至敌国。其识亦有过人者。

任氏-上智部·萧何-明代-全文及翻译注释-选录-智囊 (上虞任氏)(图1)

上智部·萧何 任氏 翻译

译文

刘邦打下咸阳那会儿,将领们都抢着冲进藏金子的府库分宝贝,唯独萧何,先跑去收了秦朝丞相、御史的那些律令文书,藏得好好的。后来刘邦能摸清天下哪儿险要、哪儿人多、哪儿穷、哪儿百姓苦,全靠萧何弄来的这些书。

宣曲有个任氏,祖上是管仓库的小吏。秦朝快完蛋时,豪杰们都抢金子银子,任氏家倒好,在地窖里囤了一堆粮食。后来楚汉在荥阳拉锯仗,老百姓没法种地,米价涨到一万钱一石,那些抢来的金玉,最后不都流到任氏家了?

评译

这俩人的脑子,不分高低,换个个儿,结果也一样。

还有四川的卓氏,祖上是赵国人,靠冶铁发家。秦灭了赵,把卓氏一家迁到蜀地,夫妻俩推着小车走。其他被迁的家族,都拿着剩下的钱贿赂官吏,想住近点,比如葭萌。卓氏说:“这地方又小又穷,活不了人。我听说岷山下有片好地,那儿的大芋头随便吃,人一辈子饿不着,而且当地人手巧,布织得好,买卖也好做。”他就主动要求迁远点,到了临邛,在铁山开矿炼铁,倒腾生意,最后富得能顶一个国家。这眼光,确实一般人比不了。

任氏-上智部·萧何-明代-全文及翻译注释-选录-智囊 (上虞任氏)(图1)

注释

①沛公至咸阳:沛公是刘邦,起兵时叫沛公。咸阳是秦朝都城,刘邦打进去后秦朝就没了。

②塞:就是关塞,险要的地方。

③米石至万:米价涨到一石万钱,贵得离谱。

④葭萌:在现在四川剑阁东北,是关中进四川的必经之路。

⑤蹲鸱:大芋头,长得像鸱鸟蹲着,所以叫这名儿。

⑥临邛:就是现在成都的邛崃。

⑦敌国:富得能跟一个国家比,有钱得很。


上一篇: 萧何的一生是怎样的-他对后世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(萧何的一生是什么生肖) 下一篇:刘邦在论功行赏的时候-刘邦为何把第一功臣给萧何 (刘邦论功行封文言文翻译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