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夏天是怎么度过的-古代没有风扇和空调 (古人夏天是怎么度过的)
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消暑的故事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,没空调没电扇,古人如何消暑?大暑是中国传统24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,,冷在三九,热在中伏,大暑正值,三伏天,里的,中伏...
大暑到了,一年里最热的时候。现在我们有空调电扇冷饮,那没这些的古代人怎么熬过夏天呢?办法当然有,不过帝王和百姓可差太远了。

帝王权贵们?热不着他们。吃的先不说,西瓜凉茶是标配,冰棍冰水冰镇食品也有。古代没冰箱,但大自然有啊!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里写“二之日凿冰冲冲,三之日纳于凌阴”,意思就是三九天把冰凿了存起来,夏天用。宫廷里有专门的冰窖,叫“凌阴”;战国时就有类似冰箱的“冰鉴”,周朝还有管藏冰的官,叫“凌人”。

他们还有“空调房”。唐代起有临水建的避暑凉屋,用水车把凉气往屋里送,或者水从房顶流下来,降温贼快。明朝以后建筑更牛,皇宫设计科学,夏天太阳都难照进来。热狠了?直接去避暑山庄住几天。有钱人也能借地利建避暑房,明代高濂写“霍都别墅,一堂之中开七井,皆以镂刻之,盘覆之,夏日坐其上,七井生凉,不知暑气。”至于电扇?他们有“人扇”啊!现代风扇再智能,也不如人力摇的扇子贴心吧。
可寻常百姓家,消暑就难多了。
先说住的,古人房子一般建得特别深。宋代苏舜钦写“别院深深夏簟清”,欧阳修的“庭院深深深几许”,都是说高宅深院冬暖夏凉。现在去老祠堂还能体会到。古人还特看重帘子,古诗里写帘子的句子俯拾皆是:水晶帘动微风起、帘幕深深清昼永、美人卷珠帘……

再说睡的。凉席,古代叫“簟”,普通人家就是草或竹篾编的,很多人自己都会编;帝王们的就贵重了,居然有象牙做的。枕头呢,为了凉快,古人睡硬枕头,木枕、竹枕、玉枕、金枕、瓦枕、瓷枕……金玉枕头平民自然睡不起,李清照出身官宦,才有“玉枕纱橱,半夜凉初透”。老百姓消费得起的,最寻常是陶瓷枕头,隋朝开始有的。不过帝王也不一定非得用金玉,乾隆就爱瓷枕,还写诗“瓷枕通灵气,全胜玳与珊。眠云浑不觉,梦蝶更应安。”
散热最多的当然是扇子,没人服侍,只能自己摇。古人叫扇子“摇风”“凉友”或“快哉风”。扇子材质形状千差万别,各朝代还不同。扇子该是古人夏天最离不开的东西了。唐代杜牧有“轻罗小扇扑流萤”,北宋朱翌写咏扇诗:“宫纱蜂赶梅,宝扇鸾开翅;数折聚清风,一捻生秋意……”
百姓消暑的食物倒挺丰富,西瓜、凉茶、鲤鱼汤、绿豆汤、薏米粥……这些我们现在也爱喝。
古人还有最天然的消暑法。李白《夏日山中》:“懒摇白羽扇,裸袒青林中。脱巾挂石壁,露顶洒松风。”懒得摇扇子,干脆到山林里脱个精光,吹着山风,多爽!元代白朴的散曲:“兰舟斜缆垂杨下,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”,小船停在杨柳下,躺在凉席上,宽衣解带,披头散发,这又是另一种消夏,不过也只有文人雅士有这闲情。
赤日炎炎似火烧,野田禾稻半枯焦。农夫心内如汤煮,公子王孙把扇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