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究竟是因为是什么-明朝唯一的一次朝堂斗殴 (到底是因为还是因为)

孔子说,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,意思是政治要对老百姓保持一定的神秘感,如果把一切都跟老百姓讲清楚,会很麻烦——一方面是真的不容易讲清楚,另一方面讲清楚了可能会导致与皇帝或者官员立场、视角不同的老百姓对...

admin

孔子说: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”这话听着有点玄乎,说白了就是政治得跟老百姓保持点距离。啥都摊开讲,麻烦——一是真讲不明白,二是讲清楚了,老百姓要是跟皇帝、官员想的不一样,指不定闹出啥幺蛾子。老子也说:“国之利器,不可以示人。”不光老百姓,皇帝和官员之间,也得留一手。

所以古代皇帝都讲究“喜怒不形于颜色”,为啥?怕大臣摸透了自己的脾气。大臣在皇帝面前那叫一个“诚惶诚恐”,倒不全是装的,毕竟人家能决定你的生死,能不慌吗?不过明朝这地方,君臣关系有点不一样。

除了朱元璋、朱棣那俩狠角色,明朝后来的皇帝大多挺“克制”的。大臣往他脸上喷唾沫,估计都没事,这叫“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”。比如皇帝想换太子,大臣不让,来来回回扯皮好几年,皇帝都整出心理阴影了,最后还是听大臣的——这就是著名的“神宗争国本”。

可1449年这事儿,直接把“共治”的皮给撕了,简直就是大臣对皇帝的一次“武力恫吓”。这次事件里,文武百官趁皇帝不在,当着监国(后来的皇帝)的面,把皇帝的三个亲信活活打死,血流一地,那叫一个血腥!皇帝的威信这下可扫地了。

究竟是因为是什么-明朝唯一的一次朝堂斗殴 (到底是因为还是因为)(图1)

这事儿咋闹起来的?明英宗听信了太监王振的忽悠,非要御驾亲征。其实明朝皇帝亲征不算啥大事,关键是他把军权交给了王振这么个不懂打仗的太监。王振带着几十万大军在山沟里摆“一字长蛇阵”,还顺道回老家显摆——仗没打呢,明军都快累趴下了。

结果呢?明英宗被俘,二十万精锐打光,瓦剌大军压境,北京城乱成一锅粥。但当时最头疼的,其实是咋处理王振和他那帮党羽,其他事倒没太大分歧。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,就这么众望所归成了监国。

究竟是因为是什么-明朝唯一的一次朝堂斗殴 (到底是因为还是因为)(图1)

于是大臣们凑到朝堂上开大会,右都御史陈镒第一个跳出来,声嘶力竭地说:“必须杀了王振全族,才能平息天下怒火!”其他大臣也跟着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附和,非逼着监国表态。朱祁钰也是头回干这“代皇帝”的活儿,一看这架势,直接懵了。

巧了不?王振的党羽马顺一看大臣们这么逼皇帝的弟弟(太监嘛,对皇帝大多忠心),觉得他们太不像话,居然站出来呵斥大家。这下可捅了马蜂窝!本来大家激动归激动,还不敢对监国咋样,可马顺是王振的头号狗腿子啊,现在居然敢骂他们?这不是找抽吗?

这时候,36岁的户科给事中王竑“噌”地站起来,指着马顺鼻子就骂,抡起他那不太利索的拳头,“啪”一下就甩在马顺脸上。马顺当时就懵了——这文官敢打我锦衣卫?可接下来更懵:群情激愤的大臣们全冲了上来,拳头雨点似的砸过来。马顺虽说会点武艺,哪扛得住这么多人围殴?没一会儿,就在朱祁钰面前被打成了肉泥。

朱祁钰彻底吓傻了——这帮疯子要干啥?连我一起打?可文臣们还没过瘾,又把拳头对准了另外两个阉党毛贵、王长一。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,这会儿又造了两起命案,尸体都成“一坨”了。眼看朝堂要失控,还是于谦站出来大喊,一边拦着群臣,一边让朱祁钰下令“群臣无罪”,这场血腥的闹剧才收场。

这大概是明朝唯一一次朝堂斗殴,整个古代史上都少见。马顺他们确实该死,可当着皇帝的面这么暴力展示,让文官集团更不把皇权放眼里了,后来干脆直接左右、操控皇帝,最后明朝就这么亡了。所以崇祯自杀前才说:“朕之骤失天下,皆因贪官污吏平时隳坏,文官不合心,武官不用命,以致如此。文武俱可杀,百姓不可杀。”


上一篇: 嘉靖帝二十七年不上朝-为什么明朝还能照常运转 (嘉靖26) 下一篇:郑和为什么要带着一群老妇人-明朝下西洋的时候 (郑和为什么要当太监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