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靖帝二十七年不上朝-为什么明朝还能照常运转 (嘉靖26)
朱厚熜,即明世宗,明朝第十一位皇帝,在位共四十五年,年号嘉靖,他是明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次子,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,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,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,明朝...
朱厚熜,就是明世宗,明朝第十一位皇帝,在位四十五年,年号嘉靖。他是明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次子,明孝宗的侄子,明武宗的堂弟。
要说奇葩,明朝皇帝个个有故事,但嘉靖绝对排得上号。他跟万历有一拼,愣是二十七年不上朝,结果大明朝没乱,还整出了个“嘉靖中兴”。
嘉靖十五岁即位,这皇位纯属意外。明武宗驾崩没儿子,近支皇室就他这个堂弟上了位。这孩子一进皇城,就给了那帮老臣一个下马威——非要追封自己亲爹为兴献帝,亲妈为兴国皇太后。当时朝政在杨廷和手里,那能答应?祖宗礼法摆在那呢,让一个毛头小子随便改?
他就跟群臣杠上了,争“宗法上的爹是谁”。结果那帮大臣加一块儿,嘴皮子都没这十五岁的孩子利索。朱厚熜不卑不亢,引经据典,言辞犀利,活脱脱舌战群儒,比诸葛亮还飒,最后硬生生把群臣压下去了。这就是有名的“大礼议之争”。

这场辩论不光是争爹,更重要的是打了文官的脸,加强了皇权。朱元璋当年削相权,就是想加强皇权,结果后来文官、太监权力一大,三权扯皮,政令都不好使。朱厚熜这还没坐稳龙椅,就先给了文官一记耳光。
坐上龙椅后,他开始收拾太监。司礼监管奏折批阅,他们“票拟”好处理意见,皇帝看不看都一样,太监方案都写好了。各地还有镇守太监,里应外合,权力太大,嘉靖忍不了。他把外派的太监都召回来,架空司礼监,让他们成了摆设。内阁首辅杨廷和,当年可是明朝的风云人物,嘉靖能即位还是他提的,结果倒霉催的,没活过三集,就被嘉靖联合张璁给扳倒了。
借力打力,是嘉靖玩帝王术的第一招。他是明朝皇帝里最精明的,朱元璋也玩权术,但事必躬亲,脑子也不是顶尖的。嘉靖不一样,他手下养了一堆聪明人,让他们互相制衡,这边给点恩惠,那边让他们斗起来,他看得透每个人的小心思,利用他们的贪心,给皇权当工具。张璁、夏言、严嵩、徐阶、高拱,这些可都是顶尖聪明人,不管忠奸,都心甘情愿给他卖命,这就是嘉靖的本事。
一个领导最牛的不是自己多能干,而是情商有多高,能让一堆聪明人像傻子一样为他拼命?这才是真本事。明朝内阁权力大,能自己看奏折批阅,小事直接办了,大事“汇总”给皇帝。可皇帝看到的是真相,还是内阁想让他看的?嘉靖愣是在这体制下,把大权抓手里。他不停在官僚里制造矛盾,今天出个谜语让他们猜,明天让他们互相告状,他在后面看得乐呵呵。嘉靖一朝,皇权算是顶到头了。

那不上朝的27年,他咋控制朝政的?有内阁,有司礼监,没他上朝,明朝照样转。但诡异的是,嘉靖其实管着政,方式还特奇葩——猜谜语。严嵩最有发言权,因为他被坑得最惨。严世蕃是他儿子,一开始他还不待见,胖、矮、还瞎一只眼,科举没考上,靠爹的关系当官。但这人有绝活——猜谜语,皇帝啥谜语他都能猜中,答得还巧妙,每次都把嘉靖逗乐。
严世蕃还过目不忘,嘉靖自己就够牛了,博览群书过目不忘,严世蕃比他还离谱。嘉靖遇到生题就写纸条问内阁,大臣哪知道?他们只背了考试范围,嘉靖专出超纲题。严世蕃都知道,他专背不考的。纸条上写答案在哪页哪卷,结果真对,嘉靖越来越器重他。
但严世蕃是嘉靖最大的Bug,也是明朝最大的蛀虫。他知道皇帝喜怒,摸透了他的人性,想升谁官就升谁,想杀谁,只要把嘉靖惹毛就行。嘉靖后半生,聪明用尽了,其实成了自己聪明的傀儡,朝政早被严嵩父子攥手里了。这才是他的悲哀,聪明一辈子,最后却用愚蠢收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