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绩卓著-程异-以孝顺著称-革除积弊-唐宪宗时期宰相 (政绩卓著是成语吗)
程异,?—819年,,字师举,京兆长唐代安,今属陕西西安,人,唐宪宗朝官员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出身官僚世家,以孝顺著称,考明经及第,补郑县尉,精通吏治,被权臣王叔文提...
程异,字师举,京兆长安人(就是现在的西安),唐朝宪宗时候的官。生年不太清楚,死在819年。
他家是世代做官的,而且自己还挺有名的,因为孝顺。科举考的是明经,后来做了郑县尉。这人挺懂怎么管事的,就被当时权势挺大的王叔文看上了,提拔他当了盐铁扬子院留后。不过后来王叔文的变法搞砸了,程异也跟着倒霉,被贬到郴州当司马,成了后来有名的“八司马”之一。但好在后来有个叫李巽的大臣管盐铁事务,觉得程异这人会搞钱,就拼命推荐他,朝廷又把他召回,让他重新当盐铁扬子院留后,没多久又调去淮南等地管两税。他在那儿挺拼的,把那些积弊都改了,政绩挺好,后来被调回京城,做了卫尉卿、盐铁转运副使这些官。
具体说说他这辈子吧。德宗贞元初年,他考中明经,先在海陵县当主簿,后来又考了“开元礼”,做了华州郑县尉。再后来去河中节度府做了幕僚。贞元快结束的时候,因为他挺会处理政务的,被提拔成了监察御史。
贞元二十一年(805年)正月,德宗死了,顺宗李诵当了皇帝。顺宗当太子的时候就特别宠信王伾、王叔文这两个侍臣。王叔文挺关心国家大事,想着要改掉贞元后期那些不好的政策。顺宗一即位,王叔文就掌了权,推荐了柳宗元、刘禹锡、程异这些人,搞了个想改革的革新派。程异擅长搞钱理财,就被提拔成虞部员外郎,还让他管盐铁转运和扬子院留后。这个革新派搞了盐税改革,把盐价降下来,打击了那些宦官和藩镇将领抬高盐价坑老百姓的行为,老百姓负担确实轻了点。但改革肯定有反对的人啊,当年就有宦官俱文珍联合好几个镇的将领,上书让太子李纯监国。李纯一上台,保守派就掌权了,革新派的人全被贬了,程异也被贬到郴州当司马。
到了宪宗元和初年,盐铁使李巽觉得程异特别会搞税,就上书说“别管他以前的过错了,赶紧用他吧”,朝廷就让他当了侍御史,重新当扬子留后,后来又做了淮南等五道的两税使。他在江淮那边管赋税,把那些不好的毛病都改了,兴利除弊,国家的钱一下子多了不少。因为他这本事太突出了,就被调回京城做了太府少卿,后来又升太府卿、卫尉卿,还兼着御史中丞,当盐铁转运副使。元和八年(813年),淮西那边吴元济造反,朝廷派兵去打。但那些将领都不太使劲,打了好几年,军粮军饷都快不够了。程异就被派到江淮去调征赋税,他特别懂怎么搞钱,坐着快马在江淮跑来跑去,把钱财都收拢起来供给军队,让前线的兵马没缺粮。宪宗挺满意他的,就让他专门当盐铁转运使,还兼御史大夫。元和十三年(818年)九月,他做了工部侍郎,还当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就是宰相了,还是管转运使。
程异就因为会搞税、发展经济、让国库有钱,才当上宰相的。但朝里那些权贵啊,向来看不起搞经济的,觉得他资历太浅,当不了宰相。程异自己也怕自己威望不够,压不住那些官员,所以不想当宰相。当时西北边境的军政和吏治都不太好,程异就建议设个巡边使,好让朝廷能管住那些军镇,还自己请命去当巡边使。结果诏书还没下来,程异就去世了,时间是元和十四年(819年)四月,后来追赠了他个左仆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