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藩-唐宪宗时期宰相-人品清正自持 (唐宪宗晚年)
李藩,754年—811年,,字叔翰,赵郡高邑,今河北高邑县,人,唐朝唐宪宗时宰相,湖南观察使李承之子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李藩出身赵郡李氏南祖,四十多岁时,由节度使幕僚...
李藩(754年—811年),字叔翰,赵郡高邑(今河北高邑县)人。唐朝唐宪宗时的宰相,老爹是湖南观察使李承。
李藩出身赵郡李氏南祖,四十多岁才从节度使幕僚做起,后来做到唐宪宗时的宰相,官拜门下侍郎、同平章事。最后官到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,五十八岁去世,追赠户部尚书,谥号“贞简”。
生平
李藩这人吧,四十多岁了还没出去做官,一直待在扬州读书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,老婆孩子都埋怨他,他自己倒是一点不着急,照样泰然自处。
后来杜亚当东都留守,把他招去做从事。当时洛阳出了盗窃案,有人诬告是牙将令狐运干的,杜亚信了,把令狐运抓起来打,定了罪。李藩觉得令狐运冤枉,替他辩解,但杜亚不听,李藩干脆辞职不干了。结果后来真抓到盗贼了,李藩这事儿办得漂亮,名声就更响了。
王绍当时挺有权,想见李藩一面就重用他,李藩压根没去。还有王仲舒、韦成季这几个郎官,抱团取暖,势力挺大,天天聚一块喝酒玩乐。他们仰慕李藩的名声,硬拉他去凑过一次热闹。结果这帮人爱传闲话、搞些低俗把戏,后来又喊李藩,李藩死活不去了,说:“跟他们待一整天,我都不知道该说啥。”后来王仲舒他们果然倒霉了。
裴垍跟皇帝推荐李藩,说他有当宰相的架势,皇帝就任命他为门下侍郎、同平章事。李藩这人特实在,有啥说啥,皇帝挺看重他,觉得他从不说假话。元和四年冬天,皇帝问大臣:“以前有的皇帝能让老百姓家家吃饱穿暖,有的却搞得国穷民困,这是为啥呢?”李藩回答说:“古人说节俭才能让日子过得好,所以富不富,关键看节俭。要是君主不稀罕珍珠宝贝,专心搞农业,百姓就不会偷奸耍滑,都踏实干活,百姓富了,国家能不富?自然粮仓满,国库足。反过来,君主折腾老百姓,喜欢奇珍异宝,上行下效,大家都奢侈,没人种地,都去搞工商业,那百姓咋富?国家咋富?肯定国穷家困,盗贼就来了!希望陛下能把宫室车马、衣服玩物都尽量省着点,让大家看到您想改掉旧风俗,老百姓就太幸运了。”皇帝说:“节俭我是真心的,贫富的道理就像你说的。咱们上下互相督促,保持这个风气,我要是有超标奢侈的地方,你们可一定要直说啊。”李藩他们听了,拜了拜就退下了。
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花了大几千万贿赂权贵,想当宰相。李藩和权德舆在中书省,皇帝有密旨说:“王锷可以兼宰相,赶紧拟诏书上来。”李藩直接拿笔把“兼任宰相”几个字涂了,上奏说“不行”。权德舆吓一跳,说:“就算不行,也得另写奏章啊,怎么能涂改诏书呢?”李藩说:“火烧眉毛了!今天不管,明天就来不及了。天都黑了,哪有时间另写奏章!”结果这事儿果然黄了。
元和六年,李藩去世了,五十八岁,追赠户部尚书。他当宰相,本事不如裴垍,孤高劲儿也比不上韦贯之,但人品端正,能管住自己,跟他们也算是一路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