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的谥号是什么人-三国时期的魏氏三祖指的是哪些人 (他们的谥号是什么意思)
历史书上,有个,魏氏三祖,的称呼,分别是三国魏太祖曹操、高祖曹丕和烈祖曹叡,每当一提起这个,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三国曹魏政权,曹操是奠基者,一生戎马,打下了曹魏的江山,但是,曹操名义上...
历史书上总提“魏氏三祖”,说的就是曹操、曹丕、曹叡爷仨。曹操是魏太祖,曹丕是高祖,曹叡是烈祖。
曹魏这摊子事,曹操是打下来的。他一辈子都在打仗,把北方基本统一了,可一直到死,都还挂着汉朝丞相的头衔,没自己称帝。曹操六十六岁那年走的。
曹操的儿子曹丕接了班,当了魏王。没过多久,他就逼着汉献帝把皇位让给他,自己当了皇帝,就是魏文帝。曹丕也打过几仗,但没打出啥名堂,称帝没几年就没了,才四十岁。
曹丕死了,他儿子曹叡继位,就是魏明帝。曹叡在位时还行,指挥曹真、张郃把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给打回去了,也挡住了东吴的进攻。可惜也没活多久,三十六岁就走了。
曹操这辈子真不是盖的,能文能武,几十年把北方那些割据势力(袁绍、吕布、刘表他们)收拾得差不多了,连南匈奴、乌桓、鲜卑都给降服了,北方算是统一了。他死的时候,就剩下江东的孙权和刘备那两股势力没搞定。
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十月,曹丕直接篡了汉,自己当了皇帝,国号叫魏,还追封曹操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
黄初七年(226年),曹丕在洛阳病逝,谥号文帝,庙号高祖(《资治通鉴》里叫世祖),葬在首阳陵,就是现在河南偃师那边。
景初三年(239年),曹叡也在洛阳病逝,谥号明帝,庙号烈祖,葬在高平陵。
说起来这爷仨,曹操肯定是能力最强的,文武双全。不光会打仗,还是个大文学家,诗写得那叫一个大气,像《观沧海》《龟虽寿》《蒿里行》,读起来就觉得特别有气势,还带着点人生的感慨。他和儿子曹丕、曹植,合称“建安三曹”,那可是建安文学的顶梁柱。
曹丕比曹操差了点,但也算是个政治家兼文学家。诗、赋都写得不错,尤其擅长五言诗,还是中国最早写七言诗的,代表作《燕歌行》。他还写了本《典论》,里面的《论文》可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理论,挺厉害的。
曹叡就比曹丕差远了,除了当皇帝,也写点诗文,可惜作品大多丢了,后人只给他整理了点散文和乐府诗,总共没多少。
哦对了,曹操还有个儿子曹植,就是那个七步成诗的,被封为陈王,谥号“思”,所以也叫陈思王。这小子才华更横溢,诗写得又刚健又华丽,《洛神赋》《白马篇》《七哀诗》都是他的代表作,可惜命运不太好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