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马谡有何关系-诸葛亮能顺利征服南蛮 (与马谡有何关联)
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能顺利征服南蛮,与马谡有何关系?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,说到历史上著名的谋士,可能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说出诸葛亮这个名字,不过像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这般神机妙算,奇谋诡计百出的...
说到诸葛亮和马谡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挥泪斩马谡”,但这两人的故事,其实还有另一面——南征南蛮的时候,马谡可能给诸葛亮出过主意。
历史上谋士不少,但像演义里诸葛亮那样神机妙算的,真没几个。更多人被记住,就因为某次计谋或者某件事,这已经挺厉害了。
今天说的马谡,就是这样一个人。他一生就一个“攻心计”,一次败仗,却硬是改写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命运,连历史都跟着变了。就凭这个,他被记住了。
马谡给诸葛亮的“攻心计”,在演义里可出名了——打南蛮要“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”,诸葛亮听了,七擒孟获,平了南蛮,更器重马谡了。
《马谡传》里倒是写了段对话:诸葛亮南征,马谡送了几十里路,诸葛亮说“咱谋划这么多年,你还有啥好主意没?”马谡说“南蛮仗着地远山险,一直不服……用兵啊,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,您把他们的心收服就行了。”诸葛亮听了,真赦了孟获。
但仔细想想,这事儿有点奇怪。马谡跟诸葛亮谋划了三年,真等到出征前几十里路才突然掏出这么个关键计策?诸葛亮是得临时改战略,还是早说好了只是再确认一下?
就算马谡真出了这计,也跟历史对不上。他说南蛮“不服久矣”,要“攻心为上”,可历史上,“攻心”这招,一般是用在矛盾能调和的敌人身上,而不是“死扛到底”的。
比如解放军打傅作义,能攻心成功,是因为傅作义手下有人归顺,他自己也不想跟蒋介石死磕;但汉朝打匈奴,搞招抚,人家该反叛还是反叛,毕竟仇结得深,不是几张感情牌能搞定的。南蛮和蜀国,不就这情况?施舍点仁义,人家就归附?怎么可能。
史料也说了,马谡的“攻心计”,基本没起啥作用。
那诸葛亮南征到底啥场面?
“丞相亮南征,先由越嶲,恢按道向建宁。各县纠合,围恢军于昆明……恢出击,大破之。追奔逐北,南至槃江,东接牂牁,与亮声势相连。南土平定,恢军功居多。”
“追奔逐北”是啥?就是蜀军追着南蛮打,南蛮撒丫子跑,这哪是攻心啊,分明是战斗力碾压嘛!
而且诸葛亮一走,南蛮立马又反了,“军还,南夷复叛,杀害守将……”这种记载一堆。跟你打了那么多年仇,打不过是没办法,你一走,报仇不就来了?还攻啥心?
马谡的另一次败仗,街亭之战,更是把他的本事露馅了。
街亭是魏蜀必争之地,险得很。诸葛亮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,是想让他立功,也给自己老朋友升迁的机会。
结果马谡一到,就犯了个低级错误——非要往山顶扎营。孙子兵法早说了,高处不能扎营,怕人断水。王平都求他了,别上山,他死活不听。
最后魏军真把山顶围了,断了水,蜀军士气全无,一锅端。这败仗打得,教科书都懒得写,可见马谡军事水平咋样。
其实刘备早就看出来了,说马谡这人“言过其实”,就是嘴上功夫,带不了兵。诸葛亮偏不信,结果街亭一败,北伐直接开门黑,最后也没成。司马懿呢?因为这战名声大噪,掌了魏军大权,后来篡位也有底了。
这么个马谡,一次计策(可能没那么重要),一次败仗,硬是把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命运都给改了,连天下格局都跟着变。就凭这点,后世想不记住他都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