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初公孙瓒为什么会不用赵云-反而将他拱手送给刘备 (当初公孙瓒为什么死了)
三国,220年,280年,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,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,这一个时期,先后出现了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个主要政权,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赵云堪称三国完美的武将,可他为何舍弃公...
三国那会儿,英雄辈出,曹魏、蜀汉、东吴各据一方。但要说武将里谁最完美,很多人会想到赵云。他为啥放着公孙瓒的兵不跟,非要投奔刘备呢?今天就来唠唠这事。
《三国演义》里,罗贯中写了关羽和诸葛亮两个大主角,忠义贯穿全书。但其实还有一个人,简直完美到没话说——就是赵云。智勇双全,忠义无双,跟关羽的傲、诸葛亮的谨小慎微比,赵云身上基本找不出缺点,大家都对他竖大拇指。

赵云在刘备那儿,一直是贴身护卫,带着几百号人组成刘备的私人卫队,他就是头儿。长坂坡那会儿,刘备被曹操追得狼狈不堪,赵云不光护着刘备杀出重围,还自己一个人杀回去,几进几出,把甘夫人和小阿斗(刘禅)都救出来了,保住了刘备的根儿。
战场上赵云更没得说,汉水之战面对曹军主力,敌众我寡,他居然大开营门、偃旗息鼓。曹军一看懵了,正犹豫着撤,赵云突然下令放箭擂鼓,反把曹军打个大败。刘备第二天来看战场,直接夸他“一身都是胆”!
赵云不光能打,还文武双全。当过桂阳太守,跟诸葛亮一起管地方;刘备让他管家里事,孙夫人带过来的东吴兵痞子,他管得服服帖帖。后来孙夫人想偷偷把小阿斗带回东吴,也是赵云在江上截住,把人抢了回来,破了东吴的算计。
刘备拿下西川有了地盘后,赵云也没闲着,总给刘备出主意。最绝的是刘备要打东吴报仇,赵云直接站出来劝,把伐吴和伐魏的利弊掰扯得明明白白,一看就是有大格局的人。
最难得的是赵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。刘备当汉中王封赏大将,黄忠封后将军,诸葛亮和关羽都反对,其实论资历战功,赵云也够格。可刘备为了拉拢新人,还是选了黄忠。
赵云呢,虽然没当上重号将军,就拿了杂号,但一点没抱怨,照样好好干活。他这高风亮节把大家都感动了,陈寿写《三国志》时,特意把他跟四个重号将军合传,说他和黄忠一样,当年就跟汉高祖手下的灌婴、夏侯婴一个地位。
那赵云这么厉害,当时肯定被各路诸侯盯着。但他一开始不是跟刘备,是跟刘备的同学公孙瓒。为啥公孙瓒不用他,反而让他投了刘备呢?
其实赵云投刘备,公孙瓒和刘备都有原因。说白了就一句话:“现在这世道,不光君主选臣子,臣子也选君主啊。”这话是马援当年跟光武帝刘秀说的,放赵云、公孙瓒和刘备身上,再合适不过。
赵云是冀州人,带着一帮人投奔公孙瓒。公孙瓒手下最精锐的是白马义从,赵云就进了这支队伍。可公孙瓒当时正跟袁绍抢地盘,忌惮袁绍占冀州,对赵云也不太信任。试探赵云时,赵云说自己是选能救老百姓的君主,不偏谁不偏谁。这话公孙瓒肯定不爱听,防备心更重了。
当时也在公孙瓒手下的刘备,跟赵云一见面就聊得来,对天下事的看法、未来的理想都差不多,刘备特别看重他。后来公孙瓒派刘备帮田楷打袁绍,刘备直接跟公孙瓒说,要赵云当骑兵主将,公孙瓒居然答应了。
从这就能看出,公孙瓒根本没把赵云当回事,随便就把他派给别人。刘备呢,在那么多将领里偏偏点名要赵云,还把骑兵交给他指挥,这诚意比公孙瓒强太多了。
赵云明白刘备的好意,但作为有操守的将领,他不能直接甩了公孙瓒投刘备。后来借回乡给哥哥办丧事的机会,他脱离了公孙瓒。走的时候刘备拉着他的手舍不得,赵云也答应“绝不背弃恩德”。之后他既没回公孙瓒,也没投袁绍,直到官渡之战才去找刘备,从此跟着刘备干了一辈子。
这么一看,公孙瓒是真没眼光,也没度量,白白把赵云这么厉害的将领放跑了。刘备呢,会用人,跟赵云理想也合,最后得了赵云的忠心。赵云自己也守原则,不乱来,借奔丧离开,等公孙瓒挂了才去找刘备,这样刘备和他都落不着“背主”的骂名,赵云做事就是这么稳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