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故事-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之死真的是因为皇后吗 (北帝的故事)
在中国历史上,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,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,称,始皇帝,自此,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,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,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,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,皇帝自称,朕,,其他...
中国历史上,秦始皇搞出皇帝制度,自己当始皇帝,往后两千多年都是这套。皇帝是老大,自称“朕”,别人得喊“陛下”“圣上”。今天聊聊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事儿。
拓拔宏,又叫元宏,北魏第七个皇帝,也是北魏最有能耐的一个。他爹是献文帝拓拔弘,他即位那年才五岁,奶娃娃一个。
拓拔宏这孩子,打小就没了妈。北魏有规矩,太子一立,亲妈就得死,怕外戚乱政。他生母李夫人就是这么没的,他都是冯太后一手带大的。
他太小,朝里大事都是冯太后说了算。这时候冯太后已经是太皇太后了,但大家都还叫她冯太后。
冯太后也不是一般人,手腕硬得很,历史上都占了一笔。她用拓拔宏的名义搞改革,改风俗、改政治、改经济,特意往汉化上靠,想让鲜卑人和汉人别那么生分。
拓拔宏是冯太后带大的,俩人感情深着呢,他后来当皇帝的样儿,冯太后影响可不小。
太和十四年,冯太后病了,没多久就走了。拓拔宏这才开始自己掌权,以前的事儿都是按冯太后的意思办的。
冯太后一走,拓拔宏简直像被抽了主心骨,哭得昏天黑地,整整三天。以前有冯太后在,他不算真孤家寡人,现在只能自己扛着北魏的改革了,路还长着呢。
拓拔宏先学着汉人的样子,把官员的等级和俸禄都捋清楚,以后谁干得好谁升官,干不好就滚蛋。又把北魏早期那些狠刑罚,比如车裂、腰斩,都废了,改成砍头、绞刑,灭族啥的也降等,别一个人犯错,整个家族跟着遭殃。
接下来,他琢磨着迁都洛阳。为啥?平城这地方,鲜卑人和汉人老是磕磕绊绊,不利于搞文治。只有让鲜卑人彻底汉化,跟汉人亲如一家,北魏才能安稳发展。把那些鲜卑贵族迁到洛阳这种汉味儿浓的地方,他们为了活,才能接受汉化啊。
迁这事儿肯定有人闹,拓拔宏早有打算。假装要打南齐,带着大军往南走,半路偷偷把都城迁了,等反应过来,生米煮成熟饭,只能认了。
太和十八年,迁都正式开始。鲜卑人越来越多地往内地跑,新问题来了:生活习惯、姓名都不一样。拓拔宏下令,把鲜卑贵族的姓氏都汉化,连自己的姓都改了,拓跋变元,带头搞汉化。
为了让大家更融洽,他先带头,娶汉族高官的女儿当妃子,还把自己的弟弟们也嫁了汉族姑娘。
这么一改,北魏的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政治、军事都往前迈了一大步,民族矛盾也缓和了不少,这就是有名的“孝文帝中兴”。
不过有人说,孝文帝为啥这么早就死了?是因为他爱的皇后给他戴了好几顶绿帽子,活活气死的?这事儿得看看。
史料里写,拓拔宏确实特宠他皇后冯妙莲。冯妙莲是冯太后的侄女,辈分上还比拓拔宏大一辈,但这不妨碍他疼她。就算她出宫养了三年病,拓拔宏也没忘了她,等她回宫,简直专宠。
所以说,冯妙莲出轨确实让他挺难受,但根本原因还是他常年累月忙政事,加上以前打仗落了病根,硬撑着要御驾亲征,最后死在路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