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北魏得到了什么-北魏统一北方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(北魏的成就)

北魏统一北方之战,是在十六国之时诸侯纷争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,它虽然面临诸多对手,情况复杂多变,但能审势度势,确定先后打击的目标,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,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,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...

admin

北魏统一北方那会儿,正是十六国乱哄哄的时候,诸侯们你打我我打你,场面挺乱的。北魏虽然对手多,情况也老变,但他们总能看准形势,先打谁后打谁心里有数,战术还灵活,最后一个个把对手给收拾了。

北魏啊,是鲜卑拓跋部人建的。最早这帮人住在东北大兴安岭那边,后来慢慢往南挪,到了蒙古草原,天天靠打猎、放牧过日子。到了东晋咸康四年(338年),他们的头儿什翼犍自己称了代王,建了个代国,都城在盛乐,就是现在内蒙古和林格尔那块儿。结果后来被前秦的苻坚给灭了。到了北魏登国元年(386年),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又继位,当了代王,没多久就把国号改成魏,这就是北魏,拓跋珪就是太祖道武帝。皇始元年(396年)八月,拓跋珪把北燕给打败了,占了现在山西、河北的地盘,还把都城迁到了平城(今山西大同)。这帮鲜卑人到了中原,受汉族文化影响,开始“分土定居”,从游牧转向种地,还请了汉人士族来帮忙,搞封建制度。这么一来,他们就从原始社会的家长奴隶制,直接蹦到封建社会了。拓跋珪死后,他儿子明元帝拓跋嗣接班,拓跋嗣死了,他儿子拓跋焘继位,就是世祖太武帝,这时候才开始真正搞统一北方的战争。

北魏得到了什么-北魏统一北方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(北魏的成就)(图1)

背景

拓跋氏本来是鲜卑部落联盟里的一个小分支,最早在黑龙江嫩江那边的大兴安岭附近住着。后来慢慢往南走,东晋咸康四年(338年),在平城(今山西大同东北)附近建了代国,头儿是拓跋什翼犍。后来被前秦给灭了。淝水之战后,东晋太元十一年(386年)正月,拓跋珪在牛川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)又把代国给重建了,同年搬去盛乐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),国号也改成魏,这就是北魏,拓跋珪就是太祖道武帝。拓跋珪当了魏王之后,一边让老百姓安心种地,一边开始收拾大漠(就是大沙漠,从兴安岭西麓到天山东头)那些部落。东边把库莫奚给揍了,西边打了高车,还灭了匈奴的刘卫辰部落,把北方不少游牧部落都征服了,抓了很多人和牲畜,拓跋部就这么迅速强大起来了。

影响

北魏灭了北凉,不光统一了北方,还捞了两笔大的。一个是通西域方便了。以前魏国的使者出西域,都得让北凉护送着过沙漠,结果沮渠氏那帮人勾结柔然,到处散播魏国快不行了的谣言,搞得西域各国都犯嘀咕。灭了北凉之后,去西域的路顺多了,那些国家也就没二心了。另一个是从凉州这文化人扎堆的地方,来了不少学者。从张轨占据河西开始,一百三十九年了,中原人跑到河西避难的,一代代传下来,号称“多士”。沮渠牧犍特别喜欢学问,重用刘昞、索敞、阴兴这些人。这些人后来都跟着魏军到了平城。还有北凉时没当官的胡叟、常爽也一起来了。索敞在魏国当了十多年中书博士,教贵族子弟,后来当官当到尚书、刺史、太守的有好几十人,对改变鲜卑贵族只重武不重文的风气,作用挺大。常爽还开了个学馆,学生有七百多。还有个陈留人江强,祖上是卫顗的弟子,精通文字学和书法,后来跑到凉州避难,继承了家学,家里藏书多。魏太武帝也让他当了中书博士。旧史书说从这以后,魏国的儒学风气才慢慢兴盛,可见这对复兴北方的学术文化作用有多大。

北魏得到了什么-北魏统一北方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(北魏的成就)(图1)

评价

这场仗啊,魏太武帝拓跋焘是真有两下子,不过还有个不能不提的人——崔浩。他是北魏的大臣,军事谋略家,道武帝、明元帝、太武帝都挺看重他。作为谋主,他参与了北魏三代帝王的重大军事决策,脑子好使,主意多,还敢拍板,立了不少功,在北魏统一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,作用大得很。


上一篇: 皇帝故事-是因为他母亲吗-北魏孝明帝是怎么死的 (皇上故事) 下一篇:皇帝故事-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之死真的是因为皇后吗 (北帝的故事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