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庙号是什么-历史上杨坚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 (他的庙号是什么英语)
庙号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,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,在中国古代历史上,太祖,指先祖称谓,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,太祖父,见,尔雅·释亲,生己者为父母,父之父为祖,即祖父,,...
庙号是皇帝在庙里被供奉时的称呼,说白了就是后人给皇帝在宗庙里的“代号”。咱们平时看历史,总听说太祖、高祖这些庙号,比如宋太祖赵匡胤、明太祖朱元璋,清太祖努尔哈赤,这些开国皇帝大多被叫“太祖。可偏偏隋朝开国皇帝杨坚,不叫隋太祖,反而叫隋文帝,这是为啥呢?
先说说杨坚自己的名头。史料里写得很清楚,杨坚的庙号是“高祖”,谥号是“文皇帝”,所以大家习惯叫他“隋文帝”,而不是“隋高祖”。其实“文”这个谥号在古代可是个美称,能谥“文”的皇帝,一般都挺厉害,比如汉文帝刘恒、魏文帝曹丕,都是不错的君主。那问题又来了,杨坚的庙号为啥是“高祖”,不是“太祖”呢?
这就得聊聊古代皇帝称呼的变化了。其实唐朝之前,大家更习惯用谥号来叫皇帝,比如汉文帝、汉景帝、汉武帝,这些“文”“景”“武”都是谥号。到了三国时期,魏武帝、魏文帝、魏明帝,也都是用的谥号。为啥呢?因为从三国开始,庙号有点泛滥,尤其是那些小国皇帝,动不动就称“祖”,什么后赵的石勒称“高祖”,前燕的慕容皝称“太祖”,搞得大家分不清。所以南北朝那会儿,提到去世的皇帝,一般直接用谥号,比如隋文帝,听着就清楚,谁还管庙号是高祖还是太祖啊。
到了唐朝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因为谥号越写越长,有的皇帝谥号几十个字,念起来费劲,大家就开始改用庙号了,比如唐太宗、唐玄宗,宋太祖、宋太宗,庙号两个字,好记多了。那杨坚为啥庙号是“高祖”不是“太祖”呢?其实很简单,因为杨坚的家底厚。他出身弘农杨氏,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代,他爸杨忠在北周跟着宇文泰混,官至柱国、大司空,封随国公。杨坚能当上皇帝,很大程度上是靠父亲和家族的积累,属于“拼爹”成功的典范。所以他的庙号是“高祖”,表示基业是从父辈传下来的。反观赵匡胤、朱元璋这些人,完全是白手起家,靠自己一刀一枪打下的江山,所以庙号是“太祖”,强调自己是开国之君,基业是自己开创的。
这么一说就明白了吧?杨坚叫隋文帝,是因为谥号“文”更常用;庙号是高祖,是因为他的江山有家族功劳。下次再看到“高祖”和“太祖”,就知道咋区分了——靠父辈的叫高祖,自己打拼的叫太祖。
其实古代皇帝这些名号,背后都有讲究,庙号、谥号、年号,每个字都藏着历史。杨坚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缩影,下次再遇到类似的疑问,不妨多翻翻史料,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事儿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