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原文及翻译-魏书温子升传-字鹏举-温子升 (原文及翻译龟虽寿)

温子升,字鹏举,晋大将军峤之后也,世居江左,子升初受学于崔灵恩、刘兰,精勤,以夜继昼,昼夜不倦,长乃博览百家,文章清婉,为广阳王渊贱客,作,侯山祠堂碑文,,常景见而善之,故诣渊谢之,景日,顷见温生,渊...

admin

温子升,字鹏举,是晋朝大将军温峤的后代,家一直住在江东。他小时候跟崔灵恩、刘兰俩人学习,特别用功,晚上接着白天学,根本不知道累。长大了以后读的书可多了,诸子百家都看,写文章也清丽婉约。后来给广阳王元渊当了个小官,写了篇《侯山祠堂碑文》,常景看了觉得写得特别好,就跑去跟元渊说:“最近见到个温生,挺厉害的。”元渊问温生是谁,常景说:“那是大才子啊!”元渊这才开始知道这人。

熙平初年,中尉东平王匡到处招文人当御史,当时考的有八百多人,温子升和卢仲宣、孙搴他们二十四个人考得最好。当时那些来考试的人争着吵,王匡就让温子升去应付,结果全都被他说服了。孙搴后来跟人说:“早上来的时候那些吵吵嚷嚷、乱七八糟的,全被子升给打跑了。”于是温子升补上了御史,那年才二十二岁。御史台的文件都是他写的。后来因为家里有事辞了职,守完孝又回去当朝请了。

正光末年,广阳王元渊当东北道行台,把温子升召去当郎中,军政文件全是他写的,名气越来越大。黄门郎徐纥平时处理四方奏报又快又利索,但给元渊写启状的时候却要琢磨半天,说:“人家有温郎中,那才叫才华辞藻可怕啊。”后来高车国被打败,抢来的珍宝堆得满满的,温子升分到了四十匹绢。再后来元渊被葛荣杀了,温子升也被抓了。葛荣手下的都督和洛兴跟温子升认识,偷偷派几十个骑兵送他,让他到了冀州。从那以后,他也不想当官了,天天关门读书,越来越刻苦。

建义初年,他当了南主客郎中。有天天穆准备去征讨邢杲,叫温子升一起去,温子升不敢答应。天穆跟别人说:“我是想用他的才干,哪能记仇呢?今天要还不来,那他就只能往南跑越地,往北跑胡地了!”温子升没办法,只好去见他。天穆给他加了伏波将军的衔,让他当行台郎中,特别赏识他。

齐文襄王后来又把温子升招到大将军府当谘议参军。他以前当中书郎的时候,去过萧衍的客馆接国书,觉得自己长得不怎么样,跟人说:“写诗作文容易,要写得漂亮难。”文襄王的门客元瑾说:“咱们该祝贺一下。”推举温子升去说贺词,温子升扭捏了半天,最后推给了陆操。结果元瑾他们后来造反,文襄王怀疑温子升事先知道。就让他写《献武王碑文》,写完了之后,就把他关进晋阳的牢里不给饭吃,最后他饿得吃破衣服死了,尸体扔在路边,全家也被抄了。温子升外表看着挺安静,不跟人争,说话有分寸,不随便说人坏话,但内心其实挺有心机的。每次有事都喜欢掺和,结果最后惹祸上身。

(节选自《魏书·温子升传》,有删改)

原文及翻译-魏书温子升传-字鹏举-温子升 (原文及翻译龟虽寿)(图1)

翻译:

温子升,字鹏举,是晋朝大将军温峤的后代。世代居住在江东。子升最初向崔灵恩、刘兰求学,读书兢兢业业,夜以继日,孜孜不倦。长成人后博览百家之书,所写的文章清丽婉约。充当广阳王元渊的贱客时,创作了《侯山祠堂碑文》,常景见到后认为写得很好,便到元渊家中当面致谢。常景说:“不久前见到了温生。”元渊奇怪地问温生是什么人物,常景说:“温生是个大才子。”元渊这才开始知道他有才学。

熙平初年,中尉、东平王元匡广泛招用文人,以充任御史,一时接受策问的有八百多人,子升和卢仲宣、孙搴等二十四人中高第。当时参加选拔的人竞相争论不服,元匡让子升出面,那些人都被说服而离去。孙搴对人说:“早上来的那些拖旗帜乱车辙的人,都是被子升打败的。”于是补选为御史,当时他年仅二十二岁。御史台中的文件都是子升写的。因守丧而卸任,服丧期满后,回去担任奉朝请一职。

正光末年,广阳王元渊任东北道行台,召用子升为郎中,军政文件信函都出自他的手笔。于是才华名气开始转盛。黄门郎徐纥接受四方的奏表疏启,答复的文章写得敏捷,只有对元渊的启状却沉思起来,说:“那里有温郎中,才华辞藻可畏。”高车国被打败逃走,珍宝堆得满满的,子升拿了四十匹绢。元渊被葛荣杀害后,子升也被捉综押。葛荣手下的都督和洛兴跟子升以前相识,率几十名骑兵暗地护送子升,得以到达冀州。从此不再有做官的念头,闭门读书,刻苦自励不断求精。

建义初年,担任南主客郎中。等到天穆准备征讨邢杲,通知子升一起出发,子升不敢答应。天穆对别人说:“我是想用他的才华,岂是为前次的事怀恨呢?今天若又不来,他只有往南跑到越,北跑到胡!”子升不得已便出来见他。加授伏波将军,任行台郎中,天穆非常赏识他。

齐文襄王招用子升为大将军府谘议参军。子升以前当中书郎时,曾经到萧衍的客馆接受国书,自认为不修仪容举止。对人说:“写诗作文容易的,要文笔优美就困难了。”齐文襄王的馆客元瑾说:“诸位都应该祝贺。”推举子升一起陈述贺辞。子升忸怩了半天,就推出了陆操。到元瑾等人发动叛乱时,文襄王怀疑子升预先知道他们的阴谋。子升被派去作《献武王碑文》,碑文完成后,就把他投进晋阳牢狱中挨饿,结果他饿得吃破短袄而死去,尸体被抛弃在道旁,全家囤被籍没。子升外表恬静,与世无争,说话有分寸,不随便毁誉别人,但城府很深险。每有什么大事,总好干预其中,这也是最终遇祸而死的原因。


上一篇: 魏书·古弼传-节选自古弼传-原文及译文 (魏书古弼传原文及翻译) 下一篇:节选自祖莹传-魏书·祖莹传-原文及译文 (祖莹列传节选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