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王慧龙生平简介-王慧龙人物事迹及历史评价 (王慧龙生平简介图片)

生平简介王慧龙,?—440年,,东晋时期人,自称是太原晋阳人,王慧龙是晋安帝司马德宗时尚书仆射王愉之孙,散骑侍郎王缉之子,幼聪慧,王愉以为诸孙之龙,故名慧龙,王愉以前对刘裕不礼貌,刘裕得志后,王愉被族...

admin

王慧龙,东晋时期人,自称是太原晋阳人。他是晋安帝时候的尚书仆射王愉的孙子,散骑侍郎王缉的儿子。这孩子从小就特别聪明,王愉觉得他像孙儿里的龙,所以取名慧龙。王愉以前对刘裕挺不客气的,刘裕后来发达了,就把王愉全家抄斩了。慧龙当时才14岁,幸亏被个叫僧彬的沙门藏起来,才没跟着一起完蛋。后来慧龙从南方跑到了北魏,崔浩的弟弟崔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。慧龙鼻子有点大,就是酒糟鼻,江东那边的人管他叫“齄王”。崔浩挺喜欢他,老跟公卿大臣夸,说“这真是王家的好小子”,又说“真是有贵种的样子”。后来崔浩女儿嫁给了尚书的儿子卢遐,崔浩还跟他们说“你们以后生的孩子,都算我外孙,可以定娃娃亲”。等慧龙儿子宝典要娶卢家女儿的时候,崔浩还亲自写婚礼仪式,看着办,跟客人说“这种家礼事,得办得尽善尽美”。这故事后来成了《指腹为婚》戏里的经典桥段。

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让王慧龙当荥阳太守,他在那儿待了十年,一边搞农业一边练兵,干得特别漂亮,招来了一万多户归附的人,都说他治理得好。真君元年(440年),又任命他当宁南将军、虎牢镇副将,结果还没到任就去世了,葬在河内州县东乡。死后追赠安南将军、荆州刺史,谥号穆侯。他还写了十八篇讲帝王制度的文章,北魏人管那叫《国典》。

王慧龙生平简介-王慧龙人物事迹及历史评价 (王慧龙生平简介图片)(图1)

王慧龙出身王氏名门,爷爷王愉是尚书仆射,爸爸王缉是散骑侍郎。晋安帝元兴二年(403年),荆州刺史桓玄篡了位,第二年刘裕起兵把他推翻,自己掌握了大权。王愉之前是桓玄的女婿,又得罪过刘裕,刘裕得势后,王愉就天天提心吊胆,怕报复,偷偷跟人谋反,结果事情败露,被刘裕满门抄斩。慧龙当时才14岁,靠家人僧彬藏起来才捡了条命。僧彬带着他逃出建康(就是现在的南京),渡江到江陵,投靠他叔祖父王忱的旧部、荆州前中从事习辟疆。刚好那时候荆州刺史魏咏之死了,习辟疆和江陵县令罗修、前别驾刘期公,还有个叫王腾的地方豪强,合计着起兵,推举慧龙当盟主,准备夺荆州城。结果刘裕听说魏咏之死了,也担心江陵出事,赶紧派弟弟刘道规去镇守荆州,慧龙他们的计划就没成功。罗修只好带着慧龙和僧彬北上襄阳,得到雍州刺史鲁宗之的帮助,从虎牢投奔了后秦姚兴。东晋义熙十三年(417年),刘裕灭了后秦,慧龙又逃到了北魏。

慧龙刚到北魏那会儿,混得一般。他跟明元帝拓跋嗣说自己想南下讨伐刘宋,给家里报仇。拓跋嗣挺同情他,说“我正要统一天下,帮你不是问题”,但也没真重用他。北魏泰常八年(423年),拓跋嗣带兵南征,拿下了刘宋司州全部,还有兖州、豫州大部分地方,北魏在黄河以南站稳了脚,南北朝的形势就这么定了。拓跋嗣让慧龙当洛城镇将,带三千人守金墉城。慧龙刚拜了职十来天,拓跋嗣突然死了,太武帝拓跋焘即位。拓跋焘觉得“南人不该带兵”,就把之前的任命撤了,慧龙只好在家待着。时间长了,拓跋焘觉得总得给他安排个事,让他当乐安王拓跋范的师傅,兼并、荆、扬三州大中正,负责选官。慧龙不想干,说想去边关效力,拓跋焘就改任他当南蛮校尉、安南大将军左长史。这回总算有了点机会。

北魏始光三年(426年),刘宋的荆州刺史谢晦在江陵造反,宋文帝刘义隆派到彦之、檀道济去讨伐。谢晦向北魏求救,慧龙带一万人去支援,攻下了刘宋的思陵戍,又围了项城。后来谢晦兵败,慧龙也撤回来了。这一仗,慧龙初步显出了军事才能。过了几年,刘宋的王玄谟打滑台,拓跋焘让慧龙当代理楚兵将军,跟安颉一起去打。两军对峙了五十多天,其他将领因为敌人势大,都不敢先上,慧龙用奇兵把敌人打垮了。战后,慧龙被封为长社侯,升了龙骧将军、荥阳太守。

慧龙在荥阳当太守那十年,一边种地一边练兵,名声特别好,招来了好多边远地方的人归附,有一万多户,都说他治理得好。那时候刘宋国力强,老派兵打北魏,想抢回黄河以南的地。到彦之、檀道济他们老是侵犯淮河、颍河一带,慧龙带兵来回打,多次挫败他们的锐气,成了刘宋北伐的劲敌。到彦之给朋友萧斌写信时说,逃到北边的人里,就王慧龙和韩延之最让人头疼,没想到个书生,居然让老子都吃惊。

慧龙少年家门遭横祸,半辈子都在逃亡,到了北魏后也常发愁,写过《祭伍子胥文》,说要“鞭尸吴市,戮坟江阴”,报杀父杀祖的大仇。他娶了崔浩弟弟的女儿后,生了一儿一女就不再房事,平时穿布衣吃素食,不参加喜庆的事,怕消磨了志气。他行为特别谨慎,一举一动都讲礼仪,还写了十八篇帝王制度的文章,北魏人奉为《国典》。刘宋文帝曾派刺客吕玄伯来刺杀他,慧龙发现了,部下要杀吕玄伯,慧龙说“各为其主,我不忍心杀他”,把吕玄伯放了。后来吕玄伯感他的恩,给他守墓,一辈子都没走。

北魏太平真君元年(440年),慧龙被任命为使持节、宁南将军、虎牢镇副将,还没到任就去世了。死后追赠安南将军、荆州刺史,谥号穆侯。

慧龙在荥阳那会儿,刘宋怕他,使反间计,说他“自认功劳大却官位不够,想引敌人进来,抓司马楚之叛变”。拓跋焘不信,说“这是齐人忌惮乐毅那一套”,还写信给慧龙:“刘义隆怕你像怕虎,想害你,我知道。那些谣言,别往心里去。”刘宋的计策没成,又派吕玄伯,用二百户男、一千匹绢买慧龙的人头。吕玄伯假意来投奔,被慧龙发现了,他叩头求死,慧龙还是放了他。当时的人都佩服他心胸宽。慧龙文武双全,写的《国典》被奉为经典,死后家族也繁盛,儿子孙子辈出了不少人才,成了隋唐的望族,他算是太原王氏北迁的始祖。从西晋末王氏南渡,到东晋末慧龙北归,再到隋唐成大族,三百多年间,这个家族散落各地,成了“太原王氏”的大族。

《魏书》里记载慧龙“幼聪慧,愉以为诸孙之龙,故名焉”,说他逃亡时“为沙门僧彬所匿”,后来“归国”,太宗拓跋嗣见他“请效力南讨,言终,俯而流涕,天子为之动容”,但“未之用”。后来崔浩因他“鼻大”,说“真贵种矣”,被司徒长孙嵩告发,拓跋焘责备崔浩,崔浩“免冠陈谢得释”。再后来鲁宗之的儿子轨说慧龙是僧彬的私生子,崔浩因为女儿嫁了他,还是维护他,慧龙就“不调”了。直到很久后,才被任命为南蛮校尉,跟安颉一起打王玄谟,用奇兵破敌,被封荥阳太守,“在任十年,农战并修,大著声绩”。刘宋派吕玄伯刺杀他,慧龙说“各为其主也”,放了他,吕玄伯“感全宥之恩,留守墓侧,终身不去”。慧龙临终前跟功曹郑晔说,自己“羁旅南人”,想“鞭尸吴市,戮坟江阴”,没成,“仰愧国灵,俯惭后土”,要求葬在河内州县东乡,“依古墓而不坟”,朝廷同意了。他儿子宝兴袭了爵,后来宝兴又把被没官的卢遐妻(崔浩女)赎回来,家族就这么延续下去了。


上一篇: 如何评价此战-陈庆之攻北魏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(如何评价此战胜疫情) 下一篇:北魏时期-敦煌壁画的整体风格发生了什么变化 (北魏时期敦煌壁画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