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忽必烈最看重的一位南宋大臣-贾似道真的是奸臣吗 (忽必烈的能力)

宋史,列贾似道于,奸臣传,,其内容不少来自野史小说,且出于反对者之口,遇事不问是非,均加贬抑,如鄂州之战,云似道私约称臣输币,又虚诳报捷,最是坏事,然考,元史·世祖纪,,仅云约和,并无称臣输币之语,况...

admin

《宋史》把贾似道扔进《奸臣传》,这事吧,仔细琢磨琢磨,水分不小。里头不少内容是野史小说凑的,还是那些反对他的人写的笔杆子文章,不管三七二十一,逮着就往死里贬。就说鄂州之战吧,非说他偷偷跟蒙古人约好称臣、送钱,还谎报军功,简直成了千古罪人。可翻翻《元史·世祖纪》,明明只写了“约和”,哪来的“称臣输币”?更逗的是,《元史》里还记着,鄂州打到最后,忽必烈当着众人的面夸贾似道呢:“守城那个贾制置,就一个读书人,你们十万大军都拿不下,杀了几个月城都拔不了,你们该死,关人家读书人啥事!”这么一看,贾似道的本事还真不小。

要说对秦桧前期,史学界还有人稍微说句公道话,那对南宋后期当了理宗、度宗、恭宗三朝丞相的贾似道,基本就是全盘否定了。没错,他后来独揽大权、排除异己、拉帮结派、生活奢靡,这些毛病确实加速了南宋灭亡,叫他权相甚至奸臣,倒也不冤。可要是能客观点、实事求是地看这人,他也不是一无是处,有功有过,就是过比功多点。先不提他前期守两淮、京湖时搞防御、筑城、屯田、办学校的本事,单说后来被人骂得最惨的两件事——鄂州之战的表现和推行的公田法,这里头也有值得说道的地方。

先聊聊鄂州之战。南宋理宗开庆二年(1259年)秋冬,宋蒙在鄂州(今湖北武昌)打了一仗,这仗直接关系到南宋死活。蒙古那边带兵的是蒙哥汗的弟弟、总管漠南军国大事的忽必烈,南宋这边指挥鄂州保卫战的,就是枢密使兼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贾似道。蒙古人围了鄂州,宋蒙两军死磕了三个月,尸体堆得到处都是。

忽必烈最看重的一位南宋大臣-贾似道真的是奸臣吗 (忽必烈的能力)(图1)

后来因为各种原因,蒙古军到当年闰十一月初撤围回去了,南宋算是守住了鄂州。可后人不仅不认贾似道的功劳,反而说他在战场上跟蒙古签了“城下之盟”,还瞒着不报,结果招来蒙古南下、南宋灭亡,纯属有罪无功。实际上,当时很多人就夸他,比如诗人刘克庄说,蒙古大军打过来的时候,“朝野失邑,凛凛有被发之忧”(大家都快吓疯了),贾似道“投袂而起,倍道疾驰,身先将士,蒙犯矢石”(一撸袖子就出发,飞马赶去,带头冲在前面,顶着箭石往前冲)。“以衮衣黄钺之贵,俯同士卒甘苦卧起者数月。汔能全累卵之孤城,扫如山之铁骑,不世之功也”(这么大的官,跟士兵同吃同住了几个月,硬是保住了快掉下来的孤城,打垮了像山一样的蒙古铁骑,真是千年难遇的功劳)。

还有个叫王柏的大学者也写诗夸他:“义概包宇宙,智略吞群英”“肃肃荆楚净,汤汤江汉清。东西亘万里,齐民竞春耕”(他的义气能包住天地,智慧能盖过所有人;荆楚大地干净了,江汉河水清了,万里东西都太平,老百姓都忙着春耕)。连忽必烈都不得不承认贾似道有本事,感叹“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”(我要是能有贾似道这样的人用就好了)。虽然贾似道在鄂州确实跟蒙古人议和过,但双方压根没签正式和约,更别说割地、称臣了。

后来他扣留了蒙古使者郝经,想掩盖求和的事,这确实不对。但说实话,蒙古早就想灭南宋了,处心积虑找借口,有没有这个借口根本不重要。明人张以宁也说:“如罪其羁信使之类,皆欲加之罪之辞也”(说他扣留使者是罪名,都是想给他安罪的借口)。所以把议和说成他投降,还说是南宋灭亡的原因,这话说得有点过了。

再说说公田法。南宋末年,官僚地主们对贾似道推公田法骂得最凶,有个叫高斯得的官员说:公田法是“白夺民田,流毒数郡,告、牒弃物,不售一钱。遂使大家破碎,小民无依,米价大翔,饥死相望”(抢老百姓的田,害了好几个郡,发的凭证连一文钱都不值,搞得大地主家破人亡,小老百姓没饭吃,米价飞涨,饿死的到处都是)。后人跟着这些人的说法,把公田法全盘否定,又成了贾似道的一大罪状。

可咱们看看公田法推行的背景、目的和效果,就知道这根本不是他的罪状,反倒是个政绩。南宋末年仗打得勤,军粮需求大,但钱(楮币)贬值、物价飞涨,国家根本凑不出粮饷,军粮成了大问题。贾似道搞公田法,就是为了解决军粮,同时少发点钱、稳住物价,想挽救南宋的命。当时土地兼并严重,国家财政也快垮了,推公田法既有必要,也不是他突然想出来的,早就有这个苗头,他带头还捐了一万亩浙西好田当公田。推了之后,军粮短缺的问题缓解了,钱也少发了点,物价稳了些。可吏治太腐败,尤其是这政策动了江南官僚地主的奶酪,他们拼命反对破坏,搞得执行中毛病不少,老百姓也跟着遭殃。但得说公道话,这些毛病被故意夸大了,就算有错,也不全是贾似道一个人的锅。

忽必烈最看重的一位南宋大臣-贾似道真的是奸臣吗 (忽必烈的能力)(图1)

现在人否定公田法,不光是受传统史学影响,还因为有个思维定式:凡是反面人物干的事,肯定对人民不好,不值得肯定。这么一想,对贾似道的评价也就跑偏了。

人这一辈子挺复杂的,不可能一辈子光做好事,也不可能一辈子光做坏事。《四库》馆臣说得挺好:“然一代之臣,多贤奸并进,无人人皆忠之理,亦无人人皆佞之理;即一人之身,多得失互陈,无言言皆是之事,亦无言言皆非之事”(一个朝代的臣子,好人坏人都有,不可能人人都忠,也不可能人人都奸;就算同一个人,也是得失掺着,不可能句句都对,也不可能句句都错)。

评价历史人物,得实事求是,不能凭自己喜好,不能别人说啥就是啥,不能拿古人影射现在,更不能为了迎合某种需要乱吹乱骂。以前有句话叫“晚节不忠,不足为训”,用来要求人保持晚节还行,但用来评价历史人物,说只要是坏人,他所有的优点都得抹掉,这肯定不对。有人给反面人物的好事说句公道话,就骂人家“给历史罪人翻案”,这恐怕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唯物史观。


上一篇: 北宋著名文学家邵雍的生平简介-邵雍的人物事迹 (北宋著名文学家晏殊被称为大晏,小晏是谁) 下一篇:南宋究竟有多么富裕呢-一个宰相的年薪竟高达200万 (南宋有多强大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