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长孙无忌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-为何最后被流放 (长孙无忌在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几)

长孙无忌,字辅机,唐朝初期宰相、外戚,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,文德皇后同母兄,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受很多演义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影响,提到隋末唐...

admin

长孙无忌,字辅机,唐朝初期的宰相,还是个外戚,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,文德皇后的亲哥哥,凌烟阁功臣里排第一。

但要说隋末唐初这段历史,受演义小说和影视作品影响,大家脑子里冒出来的多是秦琼、程咬金、尉迟恭、李靖这些大英雄。可偏偏有个在那时候起过大作用的人,被严重忽略了,就是长孙无忌。

这主要还是因为长孙无忌的身份有点特殊。

长孙无忌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-为何最后被流放 (长孙无忌在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几)(图1)

长孙无忌小时候爹就没了,跟着妈和妹妹过日子。长孙家虽然是大族,他爹还是隋朝大将军,但他爹死后,长孙家对这孤儿寡母不咋地,尤其是他那个异母哥哥长孙安业,本事不大,酒瘾倒不小,为了争家产直接把他们赶出了家门。

好在长孙无忌他舅舅那边还算靠谱,被赶出来后,舅舅收留了他们,总算过了几天安生日子。

在这寄居舅舅家的日子里,长孙无忌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——李世民。

早在他爹长孙晟活着的时候,就跟李渊关系不错,两家给孩子们定了婚约,长孙家是他妹妹,李家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。长孙小时候李渊在外地做官,他对李家不算熟。等孤儿寡母被赶出家门没多久,李渊正好调回京城,因为有婚约在,长孙无忌就跟李世民走得很近,俩人成了发小兄弟。

长孙无忌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-为何最后被流放 (长孙无忌在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几)(图1)

大业九年,李世民和长孙氏结婚了,长孙无忌就成了李世民的妹夫。又过了两年,李渊被调去山西做官,长孙无忌也靠着祖荫入了朝,但他没去山西,留在关中当官。

虽然当官了,但长孙无忌的仕途挺不顺。一来他是长孙家的弃子,长孙家不待见他,没靠山;二来抚养他的舅舅卷进了谋反案,被贬到岭南了。朝中没人,年纪又轻,当不了大官。

但这未必是坏事。

那时候隋朝已经快完了,到处民变,随时可能亡国。要是这时候长孙官当大了,说不定跟着隋朝一起完蛋。接下来几年,长孙无忌在官场上一边打酱油,一边奉养母亲,日子倒也自在。

可到了大业十三年,一个消息打破了他的平静——李渊造反了。

长孙无忌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-为何最后被流放 (长孙无忌在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几)(图1)

长孙家和李家是姻亲,他妹妹嫁给了李世民,长孙无忌肯定要被问责。但好在两个月后,李渊过了黄河,直逼长安,长孙无忌就跑去李渊军中见面。都是亲戚,不用讲虚礼,从这时候起,长孙无忌就进了李世民的麾下,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。

最得力的,没有之一。

长孙无忌对李世民来说太特殊了:少年相识,是发小,还是实打实的姻亲。更重要的是,他文武双全,文能通经史出谋划策,武能带兵打仗上阵杀敌。

能完全信任还这么能干,不重用李世民简直是瞎了眼。

之后几年,长孙无忌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,像个大管家。李世民扫平强敌时,他看起来没战功,其实一直在辅助,除了处理日常事务,还负责网罗人才,充实天策府。

李世民的势力越来越大,太子李建成坐不住了,俩人矛盾越来越深。最后唐朝统一后,李世民在京城发动玄武门事变,干掉了李建成,逼李渊禅位。

长孙无忌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-为何最后被流放 (长孙无忌在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几)(图1)

玄武门事变里,长孙无忌是主要策划人之一,还亲自带人进玄武门跟李建成厮杀。李世民能成功,长孙无忌功劳极大。

从事后的封赏也能看出来。事变后,裴寂独得第一等,因为李世民刚登基,需要笼络老臣。长孙无忌和房玄龄、杜如晦、王君廓、尉迟恭一起拿第二等。房杜是军师,尉迟恭救过李世民还逼了宫,王君廓镇守幽州还平了宗室谋反。能跟他们并列,长孙无忌的重要性不用多说。

李世民登基后,先让长孙无忌当吏部尚书,抓人事权,几个月后又升他当宰相,成了左膀右臂。

长孙无忌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-为何最后被流放 (长孙无忌在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几)(图1)

面对重用,长孙无忌一点没居功自傲,还多次推辞封赏。这种知进退、功高不震主的大臣,哪个皇帝不喜欢?整个贞观时代,长孙无忌都被委以重任,是名副其实的宰相。

贞观朝堂上,李世民是一号,长孙无忌就是唯一的二号。魏征、房玄龄、杜如晦都比他差一层,尉迟恭、秦琼这些武将就更远了。贞观十七年,凌烟阁画像,长孙无忌排第一。同年太子李承乾谋反,长孙无忌保自己的外甥李治当上新太子。贞观二十三年,李世民病重,长孙无忌辅政。

李世民死后,李治登基,才22岁,长孙尽心辅佐。这时候长孙大权在握,但没二心,一方面是李治亲舅舅,他妹妹是李治生母;另一方面,他也在报答李世民的恩情。

但李治坐稳皇位后,舅甥矛盾出来了。皇帝想把所有权力抓手里,辅政大臣也需要权力,李治觉得被长孙制衡太多,长孙就成了他必须翻越的大山。

长孙无忌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-为何最后被流放 (长孙无忌在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几)(图1)

没有皇帝希望大臣能制衡自己,哪怕是亲舅舅也一样。

李治初期,长孙权势有多大?举个例子,李治特宠武则天,想立她为皇后。按理说皇帝立皇后是自家事,但李治必须得长孙同意。为了让他点头,李治甚至带大量金银珠宝去长孙家吃饭,变相行贿!

一个皇帝,立皇后居然要向大臣行贿。更气人的是,长孙收了钱,还是不同意。

历史上权势这么大的权臣不少,但像长孙这样功高震主却不谋反的,真罕见。代价就是不得善终。

这次立后失败后,李治对长孙的忌惮压过了敬重。舅甥情、辅政恩、开国功,都比不上权力诱惑。李治开始渗透朝堂,剪除长孙的羽翼,想把他逼走。

长孙无忌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-为何最后被流放 (长孙无忌在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几)(图1)

这时候长孙要是急流勇退,说不定能善终。但他没退,还是站在朝堂上做中流砥柱,这时候想善终就难了。

行贿事件后一年,李治终于拿到足够支持,立了武则天为后。武则天当皇后,看似宫中私事,其实是李治全面掌权的开始。长孙想制衡他更难了,而且之前反对立后,武则天也恨上了他。

从这时起,武则天开始找长孙的弱点想扳倒他。四年后,武则天动手了。先让侍中许敬宗(她的人)诬告长孙谋反,再让李治让许敬宗审案,审案的人成了武则天一党,长孙彻底没翻盘机会了。

审下来没真凭实据,但谋反帽子还是扣上了。李治本来就想除掉长孙,干脆连对质都省了,直接以谋反罪流放岭南。

这明显是冤案。

长孙无忌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-为何最后被流放 (长孙无忌在凌烟阁24功臣排名第几)(图1)

但这时候长孙已经无力反抗了,因为这案子背后想对付他的,是他的外甥李治。

不过李治和长孙都没料到后续。李治虽然想除掉长孙,但没真想杀亲舅舅,流放时还让沿途州府派兵保护。但这保护终究没保住长孙的命。长孙到岭南后,武则天又派人去查“谋反证据”,这人到了岭南直接没审,逼长孙上吊自杀了。

就这样,唐朝开国功臣,凌烟阁第一的长孙无忌,死在了永徽年间的政治斗争里,死在了武则天手里。长孙家也被武则天各种手段株连,唐朝初年煊赫一时的长孙家,彻底消失在政坛上。

回顾长孙无忌一生,能成凌烟阁榜首,不光是他文武双全,跟李世民的深厚情谊更重要。但到了李治时代,他虽然忠诚,却不知急流勇退,没在合适时候隐退,才落得流放身死的结局。

古代权臣,位高权重难得;但想平稳落地,恐怕更难。


上一篇: 长孙晟-的典故与他有关-隋朝著名外交家-一箭双雕 (长孙晟子女) 下一篇:如何评价此战-陈庆之攻北魏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(如何评价此战胜疫情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