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北魏政权是怎么分裂成东西两魏的-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(北魏的政治)

北魏政权如何分裂为东魏与西魏的,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,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,给大家一个参考,公元534年的一天,一伙人偷偷打开了洛阳城的城门,快马加鞭的一路西去,投奔了关中,这伙人不是...

admin

北魏咋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?老读者可能都好奇,今天就来唠唠这事。

公元534年某天,洛阳城门悄悄开了,一伙人骑马就往西跑,直奔关中。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这伙人里头,就有北魏当时的皇帝——孝武帝元修。

元修这么一跑,不光扔了洛阳城,等于把立国快150年的北魏给甩了。没过几天,这事就传到晋阳的高欢耳朵里。高欢可是北魏的实际掌权人,一听元修跑了,那叫一个气!跑个元修事小,万一被关中的宇文泰捡去当招牌,当政治号召,那可就麻烦了。为了保住自己“正统北魏”的位子,高欢立马动手,说元修私自逃跑,废了他的帝位,另立元善见当皇帝,还把都城迁到了邺城。

元修跑到关中,本来以为投了宇文泰就能甩开高欢,当个真皇帝。结果宇文泰这人也不省油灯,第二年(535年)就把元修给弄死了,另立元宝炬为帝,国号还叫“魏”。两边都自称是北魏正统,但后来学界一般把545年当北魏分裂灭亡的节点,宇文泰这头叫“西魏”,高欢那边就叫“东魏”。

不过啊,事情没那么简单,北魏分裂哪儿是元修跑一趟就搞出来的偶然事?根本还是它自己内部一堆破事儿没捋顺。

北魏太和十八年(494年),对北魏、对南北朝来说,都是个大年份。孝文帝带着大队人马往南走,一场大变革就这么开始了。这场汉化改革,后来不光搅得北魏政坛天翻地覆,还改了中国北方接下来一百多年的政治路子。

北魏政权是怎么分裂成东西两魏的-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(北魏的政治)(图1)

孝文帝改革,扔了鲜卑老规矩,搞汉化,把鲜卑皇权和汉人门阀贵族捏一块儿,让北魏政权从鲜卑转向汉化。但改革也不是全面汉化,只让上层鲜卑人沾了光,底下普通鲜卑人和旧军功集团一点好处没捞着。结果这些老勋贵,本来是帝国顶梁柱,反被洛阳新贵当成了“下等人”。

就因为这帮人心里憋屈,加上孝文帝后来的皇帝们都不咋地,旧勋贵和汉人、汉化鲜卑贵族的矛盾一下子就炸了,六镇之乱、河阴之乱这些大乱子接踵而至。北魏政治社会被这些乱子一折腾,眼看就要散架。文化上,乱子那边举着“鲜卑化”“胡化”的旗子,跟中央的“汉化”“门阀化”对着干。政治上,葛荣、尔朱氏、高欢这些人冒出来,北方除了洛阳,又冒出一堆军事政治中心,跟洛阳分庭抗礼。

十几年乱哄哄打下来,葛荣、尔朱氏这些人倒台了,最后收拾残局的,是出身六镇的高欢和宇文泰。高欢搞定了尔朱氏,拿下华北和洛阳,皇帝谁来当他说了算,北魏皇帝就是个摆设。宇文泰带着六镇剩下的兵,控制关中,跟高欢对着干,虽然还打着北魏的旗号,其实跟割据差不多。一个在东,一个在西,北魏这会儿名存实亡了。

说白了,北魏从孝文帝改革后,胡汉矛盾、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越来越明显,又经过好几场大乱,到孝武帝那会儿,早就被权臣攥在手里,病入膏肓了。不管元修跑不跑,北魏该亡该分,躲都躲不掉。


上一篇: 为什么前者的统治时间这么短呢-前秦与北魏都是统治北方 (为什么前面) 下一篇:论北魏二元一体化制度-二元帝国制度是如何在乱局中诞生的 (北魏元译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