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北魏的赋税制度怎么样-详解北魏的赋税制度 (北魏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吗)

北魏的赋税制度怎么样?孝文帝改革之前,北魏的税收由部落贡纳、牧民的畜牧税为以及一般农民的租调为主,其中农民的租调为最大收入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北魏规定租调税收为,户调...

admin

北魏那会儿的赋税制度,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。孝文帝改革之前,北魏的钱袋子主要靠三样:部落贡纳、牧民的畜牧税,还有一般农民的租调,其中农民的租调是最大头。官方给的标准是“户调帛二匹、絮二斤、丝一斤、粟二十石”,外加一匹二丈帛放州库,供额外花销。不过这算一般情况,政府要是缺钱了,随时能多收点、加收点别的。

租调是按户收的,但户的大小没谱儿,三五十家挤一户的情形太常见了。想想现在一家几口,那时候一户能顶个小村子。除了这种常规税,政府老打仗,新税名目就多起来了;官吏们没工资,自然也琢磨着从百姓身上刮点油水,老百姓日子不好过。

北魏的赋税制度怎么样-详解北魏的赋税制度 (北魏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吗)(图1)

徭役这块儿,兵役基本是鲜卑人包了,汉人倒不用太操心这个。力役嘛,史料没说太细,只知道给政府干活的人可不少,什么隶户、军户、营户、府户、绫罗户、乐户,名头一堆,听着就挺折腾。

孝文帝改革后,为了让官员们能拿工资少折腾百姓,把税率往上提了提,每户多交三匹帛、二斛九斗谷,给百官发工资。又在太和九年(485年)搞均田制,大概有这么几条:

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和妇人都能分地,男丁四十亩露田,妇人二十亩,要是地要轮休,就多分一倍或者两倍。家里有牛的话,一头牛分三十亩,最多四头牛,多了不给。老弱病残或者家里没男丁的,十一岁以上或者有病的,分半份地。奴婢也按标准分,但地不能卖,老了或者死了得还回去,不过七十岁以上分的就不用还了。

男丁还能分二十亩桑田,这个不用还国家,能传给娃,也能卖多出来的,或者买够数。要是种麻的地方,男子十亩,妇人五亩,老了死了得还回去。

多余的地能借给农民种,但管得严,百姓不能随便搬家,只能往没人开垦的荒地搬。

北魏的赋税制度怎么样-详解北魏的赋税制度 (北魏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吗)(图1)

地方官也有公田,刺史十五顷,太守十顷,治中别驾八顷,县令郡丞六顷,反正不能卖,算是固定福利吧。

改革后税收也跟着变,一夫一妻交一匹帛、二石粟。要是家里有十五岁以上的光棍儿,四个光棍儿的税顶一夫一妻。奴婢干活的话,八个顶四个光棍儿,二十头牛顶八个奴婢。要是种麻的地方,就交布,以此类推。


上一篇: 四十卷-水经注-撰有-地理学家-郦道元简介-北魏官员 (水经注四十卷翻译) 下一篇:北魏分裂的原因有哪些-北魏是怎么分裂的 (北魏分裂的原因是什么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