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为何没善终-北魏权臣崔浩 (最后为什么)
北魏权臣崔浩,最后为何没善终?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,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,北魏是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政权,不过在北魏有一位汉臣可谓非常厉害,他就是全程崔浩,作为北魏统一战争的谋主,他参与了北...
北魏权臣崔浩,最后怎么就没善终呢?这事儿得从头说起。
北魏是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政权,但当时有个汉臣特别厉害,就是崔浩。他可以说是北魏统一战争的“总参谋”,参与了三代帝王的大事,多谋善断,还老拿自己跟汉朝的张良比。这么个被帝王捧在手心的人,突然就被处死,还夷灭九族,到底咋回事?
崔浩家可不简单,北方高门士族“清河崔氏”,往上数几辈都是官,他爹官至吏部尚书,封了白马公。

道武帝那会儿,崔浩因为字写得好,老被叫跟前伺候,就这么开始了他的“开挂”人生。后来道武帝被儿子拓跋绍杀了,拓跋嗣即位,就是明元帝。明元帝也没放弃他爹身边的红人,对他挺看重,崔浩天天给他占卜吉凶,慢慢更得宠了,也开始参与国家大事。
明元帝驾崩后,拓跋焘上位,就是太武帝。这位也算一代明主,对崔浩照样宠信,可最后杀他的,偏偏也是这位皇帝。
话说太武帝让崔浩他们编一本北魏国史,本来这书是留给皇室后代看的,结果崔浩听了别人的馊主意,在天坛东三里处,弄了个《国记》和《五经注》的碑林,还把石碑立在人来人往的大路边,这下好,过往行人都能看到。石碑上写的,全是拓跋氏早期那些不愿被人知道的破事儿。
这不是明摆着打北魏贵族的脸吗?那些贵族可不乐意了,觉得崔浩是故意丑化他们,纷纷跑去告状。太武帝一怒之下,把崔浩给杀了,受牵连的少说几百人,这就是有名的“国史之狱”。
表面看崔浩是死在这事儿上,但细琢磨,他早就埋下雷了。
崔浩这些年,得罪的北魏贵族可太多了。甭管他有没有错,单是这些贵族,就够他喝一壶的。
崔浩毕竟是汉人,想法带着汉人的调调,比如他想给贵族分个三六九等,这可把鲜卑贵族给惹毛了。类似的事儿还不少,说白了,崔浩不知不觉就站到了贵族的对立面。
更麻烦的是,崔浩迷信道教,一个劲儿撺掇皇帝打压佛教。当时信佛的人海了去了,这么一来,他又得罪了一大片人。其实太武帝刚登基那会儿,就有人告崔浩的状,只能让他以公爵身份回家待着,有事再找他。
后来有了“国史之狱”这个由头,在北魏权贵们的集体“拱火”下,太武帝想保他都保不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