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生前留下一部奇书-当了29年太子却未能称帝 (生前留下的话叫什么名言)

他是,琅琊榜,中祁王的历史原型,虽然身为太子,但苦熬29年却依然未能登基称帝,最终竟抑郁而终,结局堪称凄惨,然而,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,,虽然未能收获帝位,但他却因生前编著的一部奇书,使其身后备受天下士...

admin

萧统这人,你可能听过——《琅琊榜》里祁王的历史原型就是他。身为太子,熬了29年愣是没当上皇帝,最后抑郁死了,结局挺惨。但话说回来,虽然没拿到帝位,他却编了本奇书,死后反倒让天下读书人膜拜,影响力比一般皇帝还大。这位传奇人物,就是南梁的昭明太子萧统。

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大儿子,生母丁贵嫔,天监元年(502年)被立为太子,那年才2岁。他从小聪明,还特别孝顺,不仅读的书多,喜欢跟读书人混在一起,对父母也特别孝敬,对百姓更是宽厚。有次京城闹饥荒,难民饿肚子,他总想办法救济;有人因为小事被抓,他也去求情让减刑,所以老百姓都挺喜欢他。

生前留下一部奇书-当了29年太子却未能称帝 (生前留下的话叫什么名言)(图1)

萧统长得还挺端正,就是体型有点壮,腰围一米多,搁现在说就是“超肥帅哥”。可他妈妈丁贵嫔病死后,他哭得不行,饭都吃不下,丧期结束后,整个人瘦了一圈。后来史书说,他原来腰围十围(大概一米多),丧期过后瘦了一半,这事发生在普通七年(526年)。

本来萧衍挺喜欢这个儿子的,但妈妈死了后,父子俩慢慢有了矛盾,起因就是“蜡鹅厌祷”这事儿。萧统想给妈妈找块好地修坟,结果有个叫俞三副的太监,帮别人卖地时想赚差价,就跟萧衍吹嘘:“太子选的地不如老奴这块好,在这儿下葬对陛下您有好处。”萧衍一听信了,就按三百万钱的规格买了俞三副推荐的地。

生前留下一部奇书-当了29年太子却未能称帝 (生前留下的话叫什么名言)(图1)

太子不敢违抗老爸的命令,只能把妈妈葬在那儿。后来请道士看风水,道士说这地儿对太子不好,拿蜡鹅埋在“长子之位”能辟邪。萧统信了,就偷偷埋了蜡鹅,没告诉萧衍。

谁知道没过多久,萧统之前信任的太监鲍邈之,后来失宠了,就跑去跟萧衍告黑状,说太子诅咒皇帝。萧衍一听吓坏了,派人挖开墓,果然找到蜡鹅,气坏了,要查个水落石出。幸好宰相徐勉拼命劝,才没追究太子,只是把道士杀了。

经这事儿,父子俩心里都有疙瘩了。萧统想解释又说不清,天天闷闷不乐,越来越瘦。五年后,抑郁而死,才31岁。史书说“太子终身惭愤,不能自明”,大概就是这个意思。

萧统当了29年太子,却没熬过老爸,跟皇位擦肩而过。他死的时候,朝野都愣了,建康城里男女老少都跑宫门口哭,路上哭声一片,可见多得民心。

萧衍哭得不行,给他厚葬在安宁陵,谥号“昭明”,所以叫昭明太子。后来他儿子萧詧在西魏扶持下建西梁,还追尊他为皇帝,庙号高宗。

虽然命短,但萧统在文学上成就很高。当太子时,他招了一堆文人,把先秦到南梁七八百年的好文章挑出来,编了本《昭明文选》,收了130多个作者的作品,分38类,752篇,里面有楚辞、汉赋、六朝骈文的精华,是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。

生前留下一部奇书-当了29年太子却未能称帝 (生前留下的话叫什么名言)(图1)

这本书挑的都是典雅华丽的文章,后世文人当教科书用,一千多年都没过时。唐朝考科举要写诗赋,得先啃透《文选》;宋朝更把它当“文章祖宗”,民间还有“文选烂,秀才半”的说法,意思就是《文选》读熟了,秀才就考过一半了。


上一篇: 刘备到底愿不愿意称帝-其实刘备不愿称帝 (刘备到底愿不愿意出征) 下一篇:义社十兄弟-他们都是赵匡胤的拜把兄弟-中最核心的成员是谁 (义社十兄弟下场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