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宋申锡会遭贬-历史纪事 (为什么宋申锡不能当官)
我们今天来说说唐朝的宦官,宦官专权的局面主要是由于宦官执掌了禁军,从安史之乱时开始,肃宗为赏赐有功的宦官李辅国,给了他一部分军队,肃宗返京后,李辅国权势更盛,禁军全在他掌握之中,从此,宦官势力日长,到...
唐朝宦官为啥能那么牛?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手里捏着禁军。安史之乱那会儿,肃宗为了报答宦官李辅国,就分了一部分军队给他。后来肃宗回京,李辅国的权势更大了,禁军基本全被他攥在手里。从这以后,宦官的势力就跟吹气球似的越来越大,后来直接把持朝政,想杀谁杀谁,想换皇帝就换皇帝,简直无法无天。

朝官们也不是没想过靠皇权夺权,比如文宗年间的“甘露之变”,就是场硬碰硬的较量。但朝官手里没兵啊,最后还是被宦官给打趴下了。这事儿之后,皇帝就成了宦官手里的玩物,军政大权全被宦官集团拿走了。穆宗、敬宗都是被宦官杀的,文宗即位的时候,杀那俩皇帝的宦官还在他身边呢,尤其是掌管禁军的宦官头子王守澄,特别横。

有个叫郑注的,仗着王守澄的势,天天在禁军里横行,卖官鬻爵,谁也拿他没办法。后来连文宗都忍不了了,就偷偷找了翰林学士宋申锡商量对策。宋申锡让文宗慢慢来,一点点削宦官的权力。文宗信他,升了宋申锡的官,还让他密办这事。太和四年(830年),宋申锡当了同平章事。有天宰相们休假,文宗派宦官把全体宰相都叫到中书省东门。

宰相到齐后,宦官说:“今天召见,宋申锡不用来。”宋申锡一听,就知道自己被诬告了,远远望着延英殿,拿着笏板磕头就退下了。宰相们进了延英殿,文宗把王守澄的奏折给他们看,一个个脸都白了。文宗让王守澄派人抓了豆卢著诬告的人,还有宋申锡的亲信王师文,结果王师文跑了。三月初二,宋申锡被贬成太子右庶子。从宰相到百官,都没人敢替他说话。

只有京兆尹崔铉、大理卿王正雅接连上疏,让把宫里审的结果交给御史台复核。宦官见事儿定了,就松了点劲。王正雅是王干的儿子。晏敬则他们承认了豆卢著说的那些事,说宋申锡和漳王勾结,想一起当皇帝。初四,审完了,文宗把太子太师、太子太保以下的官员,还有御史台、三省、大理寺的大臣都叫来,当面问审讯情况。

快中午的时候,左常侍崔玄亮、给事中李固言、谏议大夫王质、补阙卢钧、舒元褒、蒋系、裴休、韦温这些人又请求见文宗,说审得不公,让御史台再审。文宗说:“这事儿跟朝臣议过了,别再提了。”让他们走,他们不走。崔玄亮边磕头边哭:“别说杀宰相,就算杀个老百姓也不能这么随便啊!”文宗气慢慢消了,说:“我再和宰相商量。”又叫宰相来延英殿。

宰相来了后,牛僧孺说:“宋申锡都当宰相了,位极人臣了,再谋反图啥啊?我觉得他肯定没这么傻!”郑注怕阴谋败露,就催王守澄赶紧定案。初五,文宗贬漳王李凑为巢县公,宋申锡为开州司马。飞龙使马存亮因为宋申锡被冤,对官场失望了,当天就请求告老还乡。崔玄亮是磁州人,王质是王通的第五代孙,舒元褒是江州人。最后,牵连进去的晏敬则那百十号人,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,宋申锡自己也死在了被贬的开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