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与蒙古帝国的最大阵战-丁家洲之战 (南宋与蒙古帝国版图对比)
1273年,坚守多年的襄阳被攻克,南宋军队抵抗蒙古入侵的防御中枢被切断,随着蒙元军队的高歌猛进,长江中游的大量宋朝地方军被打的节节败退,迫于恶劣的形式,一直希望回避与蒙古正面交战的南宋权相贾似道,不得...
1273年,襄阳城,守了那么久,到底还是被蒙古人给拿下了。这地方一丢,南宋抵抗蒙古的命门就断了,长江中游的宋军被打得节节败退。形势太糟了,一直想躲着蒙古人打的权相贾似道,没办法,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。结果呢?一场水陆齐打的硬仗,带着南宋最大的兵力,被北方狠角色给彻底打趴了。
南宋跟蒙古开打后,临安那帮人心里门儿清。见过蒙古人在长江北边横冲直撞,宋军压根儿没想过能在陆地上打赢他们。只能老办法,靠水军守着长江天险,靠城防护着战略要地。
但蒙古人那脑子,南宋一开始还真没摸透。当年他们绕到西南,把金国最后的主力给灭了,就爱上这种大费周章的迂回了。打南宋一开始,就一直盯着四川,想占长江上游。这招在中国历史上不新鲜,估计是那些投靠蒙古的汉人幕僚出的主意。
问题是,蒙古人自己家也不稳。每次大汗死了,贵族开会,前线指挥官就得回草原。所以攻进四川没多久,又匆匆撤了。南宋赶紧加强四川防御。等蒙古人再回来,打得比以前还凶。这么来回折腾十多年,加上蒙古人自己为抢大汗位内战,愣是让南宋多撑了阵子。
现在的宋粉总吹南宋抵抗蒙古最久,却忘了分兵四川对他们的影响。南宋唯一的指望就是长江防线,军队全沿江岸摆开,还得留兵守临安,财政和人力立马吃紧。
蒙古人那套草原发散思维,关键时刻又给了南宋一刀。后来当大汗的忽必烈,亲自带兵走吐蕃打大理。大理一丢,吐蕃和南蛮军队全跟着蒙古人走了,南宋的屁股后门彻底露了。要不是忽必烈后来非要啃下襄樊,南宋可能早就凉了。
1273年,襄阳城在波斯人的回回砲下塌了,南宋也知道,时间不多了。第二年,蒙元的水师也练出来了,顺顺当当占了长江中游。南宋残军被沿江切成两段,首尾顾不上,困死在江里了。
1275年,蒙元军队休整完,继续沿江东进。原本固若金汤的安庆,被屡战屡败的范文虎带着投降了。江南江西那边也望风而降。临安的谢太后急了,逼着权臣贾似道出马。
贾似道在南宋朝廷里一直以周公自居,掌权多年。早先跟蒙古刚开打,他玩了个大的——说要割长江以北的土地,还像以前那样交岁币。蒙古人答应了,他又因为已经跟国内吹嘘打了大胜仗,死活不认账。这人玩蟋蟀、搞政治是一把好手,结果把自己的恶行逼上了战场。
蒙元那边,派了跟着旭烈兀打过中亚的大将伯颜当灭宋主帅。这位信奉基督教的蒙古勋贵,见过的世面多了,对手里有阿萨辛刺客,有巴格达的哈里发,还有叙利亚的十字军。盟军里有中亚重骑兵,有亚美尼亚和安条克的骑士。伯颜带了号称十万的大军,去掉杂役民夫,真战兵不过五万。除了少量蒙古骑兵,还有高加索的阿速骑兵,剩下的都是蒙古征服过程中收的突厥、契丹、党项、女真,甚至北方汉军。这些汉人构成了蒙元步兵和水军主力,装备跟宋军差不多,但都是北方混战出来的老油条,不是没见过世面的新兵。西亚的工匠继续维护回回砲,这玩意儿可是致命的。
贾似道带着号称十三万大军,守在丁家洲。一边还跟伯颜求和,一边遣返了几个蒙古俘虏。最后求和被拒,这位斗蟋蟀高手才开始摆阵。
宋军核心是两千五百艘大小战船,有航海的黄鹄船,有长江作战的楼船、艨艟小船。知道蒙元有水军,宋人在这上头下了功夫。大中型船用铁链连成一片,小艇在大船边机动。这样打仗,宋军不光船多,还站在稳当的平台上应战。另外七万步兵守在长江两岸,怕水师被抄后路,水陆互相掩护,这几乎是贾似道手里最后的战兵了。
配合水师,宋军步兵摆出他们最爱的三叠阵。重步兵旁边放拒马,保护大量弓弩手,这种静态防御,宋军用了几百年对付辽金。只要能摆出这阵,宋军步兵顶得住强攻;反之,可能万人被十几骑兵追着杀。
面对宋军摆的大阵和进攻姿态,伯颜一开始有点犹豫。知道宋军战斗力不如自己,但长江两岸地形复杂,他心里没底。再说西方,连环船一般用于进攻,宋军摆出进攻阵势,太反常了。
这时候,蒙元军队的多族将领优势显出来了。水军里有吕文焕这样的南宋降将,熟悉长江水文,也摸清了宋军虚实。蒙古和色目将领都是老手,有宋军将领缺的勇武。北方汉军万户们也懂得服从号令。伯颜在这些幕僚帮助下,定了对付贾似道的计划。
1275年4月16日晚上,蒙元军队主动发起第一次攻击。十艘木筏从上游顺流而下,直扑宋军铁索连环船。木筏上堆满柴火,点燃后把江面照得亮如白昼。
元军这招在眼皮底下搞,宋军早有防备,很快用小船清除了火攻筏,整晚高度戒备。但后方的贾似道没调整部署,还想着用进攻姿态震慑对手。结果宋军分散在两岸,还得时刻提防下一轮火攻,几天下来,早就累瘫了。
折腾五天后,宋军神经紧绷,累得够呛。兵力弱势的蒙元军队在21日主动出击,这招贾似道没料到,前线将领也懵了。元军水步骑同时开进,疲惫的宋军被这阵势吓懵了。
战斗先从元军的投石机开始,这些西方玩意儿射程比宋军手拉式抛石机远。宋军战船上的投石机都是最小的,面对石弹毫无还手之力。大船被铁链绑着,命中浸水,连带的小船也动不了,船上水师被动挨打,士气全无。第二轮石弹又砸向两岸宋军,他们摆三叠阵没法动,回回砲射速慢但心理冲击大。元军骑兵在外围跟宋军骑兵交手,后者战斗力太差,很快被来自各地的骑兵武士击溃。内侧的宋军想用弓弩还击,元军汉军也用同样的武器对着站不动的守军射。
伯颜的部将阿术,带几千艘大小船杀向长江中央的宋军船队。宋军几天几夜折腾,体力耗光,又被回回砳吓破胆,根本没法抵抗。元军迅速接近,登上宋军用铁链连成的“稳定平台”,海战变陆战。被分割在各船的南宋水军,遭到元军小船集中攻击,跟陆军一样被逐个击破。
面对这种水银泻地的攻势,一线将领先跑了。督战的孙虎臣见元军攻入三叠阵,调头就跑,他一走,守军彻底崩溃。宋军以轻武器为主,离开阵地就成了骑兵的猎物,不少人从小路逃命才活下来。
接着,夏贵也坐着小船跑了。他一走,不少宋军砍断铁链自己逃。场面太乱,船挤在一起,被元军水师拿下。杀红眼的阿术亲自掌舵撞宋军小艇,挥着帅旗让汉军继续追杀。
后方的贾似道给自己留了后路,鸣金收兵的同时,坐小船逃往扬州。他身后,13万宋军惨遭屠戮。伯颜的骑兵追杀150多里,宋军想重新组织都没戏了。南宋和蒙元最大的一次正面决战,就这么一边倒地结束了。
丁家洲这一仗,直接宣告了南宋抵抗力量的完蛋。虽然后来还有张世杰、文天祥这些人组织抵抗,但小朝廷剩下的精锐,大部分都折在长江两岸了。
躲到扬州的贾似道,第二天开始收拢残兵,但宋军对他失望透顶,纷纷头也不回地继续跑。这会儿他才明白,自己已经控制不住局面,南宋王朝的结局,早就被他自己的努力给定了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