板甲-由经过塑形的大块板状金属制造而成-古代的军事装备 (板甲的出现)
板甲是古代的军事装备,是由经过塑形的大块板状金属制造而成的一种盔甲,这是相对于由大量细小金属环制成的锁甲和小金属片制成的鳞甲、札甲而言的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历史发展在...
板甲啊,古代打仗时那种大块金属板拼出来的盔甲,跟锁甲(一堆小铁环串的)、鳞甲(小铁片拼的)不一样,它是整块整块塑形的。
说说板甲的历史
14世纪以前,西欧那边打仗穿的铁甲,跟其他地方差不多,主要是锁子甲,鳞甲、札甲打辅助。要说板甲的雏形,得提到14世纪初西欧出现的铁胸半身板。到了世纪末,米兰的工匠们开始琢磨用钢板做整的铁手套、护臂、护腿,还有大护心镜。不过这些玩意儿不是单独穿的,是给锁子甲、鳞甲、札甲当加强部件,用皮带绑在四肢上,相当于给老盔甲加了块“铁板”。
真正意义上的板甲,得等到15世纪初(不过那时候材质还不太行)。锻造大块弧形金属的技术和冶金技术突然开窍,给后来的整体式铠甲打了底子。特别是1400年左右,材料学上出了个大招——高炉发明了!烧的温度高了,能炼铸造铁了(以前都是块炼铁),钢铁产量噌噌涨。
再加上水力锻机出来了,文艺复兴时科学也帮着冶金技术进步,15世纪就成了板甲成型和疯狂发展的时代。大家很快发现:板甲的防护力,还有同样重量下给士兵的灵活性,其他铁甲都比不了。而且它冷热加工都方便。锁子甲、鳞甲、札甲就不行了,零件太小(小铁圈、甲片),加工起来费劲,又费人力,还不好强化。
有人觉得,14世纪中叶英法百年战争局势变了,跟板甲发明脱不了干系。板甲跟英国长弓对着干,成了“盾”压过“矛”的典型例子,也算是板甲成熟的标志了。到了16到17世纪初,板甲迎来全盛期,还直接开了个历史新篇章。那会儿专家们为了能穿透板甲,天天琢磨,整出一堆稀奇古怪的新武器。
不过16世纪中,大型火绳枪一出来,板甲的抵抗力第一次不够看了。子弹打过来,做工好的板甲确实能挡住正面穿透,但冲击力太大,护板容易凹进去受损,撞的时候震得人也够呛,沉重的板甲在战场上越来越不给力。到了17世纪初,滑膛枪这种新火绳枪,还有燧发枪,士兵们都用上了,轻便威力又猛,当时大多数板甲根本扛不住。
之后板甲就开始走下坡路了。装备越来越少,全身甲慢慢变成四分之三甲,再后来只剩胸甲,质量也跟着下滑。钢铁工业搞不定优质钢铁推广的问题,到19世纪靠近代高炉工业才解决。可击发后膛枪的威力又把防护装备甩在了后头。所以除了个别情况,板甲最后就剩一次大战时当胸甲用用。
其他地方虽然没搞出全套板甲,但大型护板和“鸡胸”这种造型,防护力大家也都认。土耳其除了进口、缴获西欧的盔甲,16世纪后自己也造碟甲,用锁甲连着钢铁板当补充。伊朗萨法维王朝时有铁护胸板,印度莫卧儿王朝也有,《阿克巴大帝》电影里就见过这玩意儿。日本战国后期,还搞出了南蛮胴具足,就是模仿进口货做的。
要说研究板甲发展和防护能力最全的书,得提《骑士与风炉:中世纪与近代早期欧洲甲胄的冶金学历史》,布里尔学社出的,阿兰·威廉姆斯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