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羽失荆州的七大主要原因-不仅仅是大意 (关羽失荆州的真正原因)
三国时期,关羽的,大意失荆州,堪称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事件,这一事件不仅直接导致了蜀汉势力的严重削弱,还深刻影响了整个三国的政治格局,然而,关羽失荆州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大意,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...
关羽失荆州,这事儿在三国里可太关键了,直接让蜀汉元气大伤,整个局势都跟着变了。但要说这事儿全怪他“大意”,那可冤枉,背后原因多了去了,今天就掰扯掰扯七大原因。
一、刚愎自用,违背既定方针
关羽从一个普通马弓手混成“五虎上将”之首,功劳大了,脾气也跟着涨,越来越刚愎自用。诸葛亮定的“北拒曹操,南和孙权”是蜀汉的根本国策,他倒好,根本不听,东吴派使者来示好,他直接怼回去,把联合战线搞得稀碎,这步棋走错,后面的事儿就难办了。
二、骄傲自大,目空一切
关羽打仗是真厉害,打多了就飘了,越来越骄傲。东吴换陆逊当都督,他压根没当回事,还笑话孙权“孺子”不懂事儿,结果呢?被陆逊一套组合拳打得措手不及,最后走麦城。他总觉得自己天下无敌,曹军吴军都不放在眼里,轻敌这毛病,要了命了。
三、缺乏团队意识,内部不团结
守荆州这事儿,单靠关羽一个人肯定不行,但他也不搞团队建设,内部人心不齐。之前因为粮草的事儿,他放话要收拾糜芳和傅士仁,俩人心里早有怨气。后来东吴偷袭,这俩直接投降吴军,荆州就这么没了。内部不团结,关键时刻没人肯卖命,关羽再厉害也白搭。
四、擅自出兵,未请示报告
打樊城这事儿,关羽也没跟刘备、诸葛亮商量,自己就拍板干了。这明显违反规矩啊,结果呢?东吴偷袭荆州的时候,他前面打樊城,后面被抄老窝,腹背受敌,想调援军都来不及,最后只能败走麦城。擅自行动,战略上肯定被动。
五、对东吴的威胁认识不足
守着荆州的时候,关羽总觉得东吴没啥威胁,觉得孙权不会动他,所以把大部分兵力都拉去打樊城了。他哪想到,吕蒙早就盯着荆州呢,趁他主力不在,直接偷袭。他对东吴的轻视,让东吴钻了空子,这战略上就先输了一招。
六、战略判断失误
打樊城的时候,关羽判断失误了,他觉得能很快拿下,然后一路打到许都灭了曹操。结果呢?曹军死守樊城,他耗了好久都没打下来。这时候东吴又偷袭荆州,他两边都得顾,根本忙不过来。战略上判断错了,主动权就没了,只能被动挨打。
七、地理位置的不利
荆州这地方,确实重要,可也是“四战之地”,北边能威胁曹魏,东边能打东吴,但也正因如此,成了曹魏和东吴都想要的地方。关羽守着荆州,再勇猛,也架不住两边一起上啊。地理位置这事儿,有利有弊,当时对关羽来说,弊大于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