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都是宗亲作乱-两者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(西汉七国之乱的七王是谁)

对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,开局相同的宗亲作乱,为何西汉七国之乱与西晋八王之乱结局不同?在皇帝的,威胁,小本子中,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们排名是最高的,因为...

admin

最近琢磨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,发现挺有意思的,都是宗亲作乱,咋结局差这么多呢?皇帝心里的小本本上,血缘亲人排最前,毕竟他们和自己一样有继承权,要是自己不够强,皇位可能就保不住了。汉高祖刘邦和晋武帝司马炎,当开国皇帝的,都想靠分封自家兄弟儿子当诸侯王,来稳住自己的江山。结果到汉文帝、晋惠帝这辈儿,感觉有点管不住这些亲戚了,人家立马翻脸,但汉景帝最后成功削藩,中央更稳了;晋惠帝直接扛不住,中原乱成一锅粥,这差距咋就那么大呢?

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都是宗亲作乱-两者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(西汉七国之乱的七王是谁)(图1)

一、藩王屏障,埋下祸端

分封自家亲戚当诸侯王,皇帝也是没办法,再厉害的开国皇帝,也得找信得过的人帮着看着地方,护着皇室。汉高祖先把异姓王收拾了,又封了九个刘家子弟当诸侯王,还跟大臣们发誓:“不是刘家人想当王,天下人一起揍他!”晋武帝司马炎呢,他是士族篡位上来的,特别门阀那些人,怕他们又学自己,所以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,还让他们自己带兵,甚至能掺和中央的事儿。

汉高祖和晋武帝光看到这些亲戚能帮忙,忘了人心这玩意儿有多贪,尤其是中央要是先出乱子,地方诸侯就有理由插手了。先说继承人,汉惠帝和晋惠帝都不咋地,吕后、贾后这俩女人就趁机掌权。再说诸侯王,在封地里军政大权一把抓,其实对中央威胁挺大,中央要是有争斗或者出个对他们不利的政策,他们就能打着“清君侧”的名义打过来,平叛顺便就能抢皇帝位子。

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都是宗亲作乱-两者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(西汉七国之乱的七王是谁)(图1)

二、干政擅权,宗亲翻身

汉高祖、晋武帝一死,中央那些被压着的势力就冒头了。吕后那会儿,对刘家诸侯王下手挺狠,不是废了就是死了,忠刘家的大臣也跑的跑、死的死,她还违背汉高祖“非刘姓不王”的誓言,封了好多吕家人当王。晋武帝的儿媳妇贾南风上位没吕后那么顺,但也真当上了皇后,专权起来。晋惠帝太软蛋,贾南风就把碍眼的太后、太子,还有帮自己上位的汝南王司马亮、楚王司马玮都干掉了,自己说了算。

吕后、贾后瞎折腾的时候,刘家、司马家的王爷们也没闲着,等着翻盘呢。吕死后,齐哀王刘襄、朱虚侯刘章、东牟侯刘兴居和大臣灌婴、周勃一块儿反吕,还把代王刘恒接来做皇帝,就是汉文帝。刘襄他们几个是汉高祖大儿子刘肥的儿子,铲除吕家有功,结果啥好处没捞到,不是气死了就是造反了,宗亲作乱就这么开始了。贾南风跟吕后一个德行,先干掉敌人,再安插自己人。但她杀了晋惠帝唯一的儿子后,自己也到头了,赵王司马伦、梁王司马肜、齐王司马冏联手把她废了赐死。

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都是宗亲作乱-两者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(西汉七国之乱的七王是谁)(图1)

三、同宗相残,不同结局

皇帝要是没威信了,血缘亲为了抢位置,打得头破血流。汉文帝刚当皇帝就碰上济北王刘兴居、淮南王刘长造反,汉景帝时,晁错搞削藩,把皇帝和王爷们的矛盾激化了,吴王刘濞怕自己失势,联合楚王刘戊、赵王刘遂等六个王反了,喊着“要杀晁错”。晁错被腰斩后,叛军还不退,汉景帝认命了,靠梁王刘武拼命抵抗,周亚夫把吴、楚联军打垮。带头造反的都被收拾了,其他王不是死就是被流放,西汉中央赢了,说了算。后来皇帝削藩越削越狠,王爷们基本成了摆设。

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都是宗亲作乱-两者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(西汉七国之乱的七王是谁)(图1)

西晋可就没这么好运了,司马家王爷们野心太大,杀起同宗来比刘家还狠。贾南风死后,司马伦把晋惠帝软禁自己当皇帝,结果齐王司马冏、河间王司马颙、成都王司马颖合伙把他干掉了。司马冏有功,但太骄傲,长沙王司马乂又打他,抢了权。司马乂挺忠心的,也没好下场,东海王司马越跟司马颙勾结,把他杀了。后来司马颙、司马越、司马颖还接着打,西晋被他们折腾得稀巴烂,外族一进来就丢了地,再也没统一过。

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都是宗亲作乱-两者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(西汉七国之乱的七王是谁)(图1)

比起晋惠帝,汉景帝运气好多了,有汉文帝打下的削藩底子,有周亚夫这样的名将,有弟弟梁王刘武死命扛着,满朝大臣也齐心,老百姓也支持,所以七国之乱很快摆平。晋惠帝呢?摊上个又丑又作的老婆,周围全是想抢他位置的王爷,他自己还傻乎乎的。汉景帝顶住了,汉朝续上了;晋惠帝啥也干不了,西晋亡他手里了。


上一篇: 最根本原因是什么-西晋八王之乱到底是什么样的 (导致肺心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) 下一篇:钟繇-王朗为什么是曹魏开国三公-华歆 (钟繇和二王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