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晋统一天下之后-西晋灭亡为何如此之快 (西晋的统一维持了多少年)
对西晋灭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,攻灭东吴、一统天下的西晋,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?西晋作为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,从太康元年,280年,灭吴完成统一,再到建兴四年...
今天聊聊西晋为啥那么短命。280年灭吴统一天下,结果才36年,到316年长安失守就没了。表面看是朝政乱、奢靡成风,但根子其实是国家架构出了问题,再加上接班人没选对,西晋这根基从一开始就不稳,后来“八王之乱”一闹,直接崩了。
司马炎上台后,为了保住自家江山,干了两件大事:大封宗室,又把地方军队给撤了。结果呢,内弱外强的局面就这么形成了。
司马炎能篡曹魏建西晋, partly 因为曹魏那会儿宗室太弱,帝室孤单,再加上靠“九品中正制”拉拢了士族支持。所以他自己当皇帝后,生怕历史重演,就使劲儿给自家王爷们封地封官,想让他们对抗士族。

一开始他封王但不给实权,后来怕地方势力做大,像东汉末年那样割据,干脆一口气封了27个宗室王爷,还规定:“大国两万户,兵五千;次国一万户,兵三千;小国五千户,兵一千五。”这下好了,王爷们手里都有兵了,成了实权藩王。
可与此同时,他又把地方军队给削了,下令“州郡都别驻兵了,大郡留100个武吏,小郡留50个”,刺史只管监察,不能带兵,校尉管军,刺史不管民。这一下,地方势力是压住了,但平衡也打破了——王爷们手握重兵,野心跟着就起来了,这“八王之乱”的祸根算是埋下了。后来胡人一闹,地方没兵能挡,五胡乱华才那么快蔓延开。
再说说胡人这事。从汉武帝打匈奴开始,投降的少数民族就不断往内地迁。到了东汉末年、西晋初年,中原常年打仗加瘟疫,人口少得可怜,曹魏、西晋反而鼓励胡人内迁,甚至招他们来。

两汉以来,胡人迁进来不少,时间久、部落多。比如光武帝就接纳过四万南匈奴,东汉永元一年,二十多万匈奴归附;氐族也迁过两次;三国时鲜卑分裂,秃发部迁到河西,乞伏部迁到雍、凉。到了西晋,胡人越迁越多,北方汉胡比例严重失衡。当时大臣郭钦就说“西北诸郡,都是胡人住了”,建议把胡人赶到边疆,加强关防,但司马炎没听。也有人建议把胡人分散安置,也没被理。
更麻烦的是,朝廷还招胡人当兵当将。汉灵帝借过匈奴兵打黄巾,曹操把氐、匈奴兵编进军队。司马炎也没把这当回事,比如匈奴人刘渊,当过北部都尉,晋惠帝时还成了五部大都督。这下胡人不仅摸清了晋朝的底细,军队还练出来了,战斗力不低,五胡乱华的隐患就这么埋下了。
最后就是接班人和皇后选错了,司马炎一死,西晋立马乱成一锅粥。
按“立嫡立长”,司马炎八岁就立了司马衷当太子。这本来也没错,但司马衷这孩子吧,智商一直不太在线,司马炎后来也知道了,可最后还是没换太子。

司马炎其实想过换,但皇后杨艳拿“立嫡以长不以贤”堵他嘴,加上大臣们都支持司马衷,他只能“顺从大家”。而且司马衷背后势力大,他孙子司马遹又“小时候挺聪明”,这也是他没换的原因。
选媳妇也翻车了。皇后杨艳和大臣荀勖推荐贾充的女儿,贾充本来想把小女儿嫁过去,结果女儿太小,改成了贾南风。《晋书》说贾南风“妒而少子,丑而短黑”,真不知道司马炎当时咋想的就同意了。

司马炎临终前,知道儿子不行,让杨家外戚和司马亮、卫瓘辅政。结果他一死,贾南风就跟杨家干起来,不仅灭了杨家,还勾结楚王司马玮杀了顾命大臣,后来又对太子司马遹下手,直接引爆了“八王之乱”。
贾南风废了太子,宗室们都慌了——毕竟司马遹是司马衷唯一的儿子,太子一废,皇位继承悬空,手握重兵的王爷们立马动了心思。
赵王司马伦是太子太傅,还管着禁军,被孙秀怂恿,先让贾南风杀了太子,再以“为太子复仇”为由除掉贾党,自己篡了位,301年称帝。但他这皇帝当得稀烂,齐王司马冏、河间王司马颙、成都王司马颖联合讨伐,他被杀,司马衷复位。结果这三位又打起来,长沙王司马乂掺和进来,司马冏被杀。后来司马乂跟司马颙、司马颖打,东海王司马越偷袭抓了司马乂,把他活烤死了。

司马乂死后,成都王司马颖、河间王司马颙和东海王司马越掌权,仨人又内斗,最后司马越赢。307年晋惠帝死,司马炽即位(晋怀帝),后来晋怀帝和司马越闹翻,司马越气死了。
就在西晋内部“八王之乱”打得不可开交时,胡人们纷纷起兵,西晋对全国的控制越来越弱。司马越一死,西晋最后的力量也没了,311年洛阳被破,后来司马邺在长安称帝,但四年后长安又丢了,西晋彻底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