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刘备和公孙瓒的老师-卢植有什么来头 (他是刘备和公主的小说)
卢植的故事大家了解吗?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~东汉末年,群雄逐鹿中原,其中,就刘备和公孙瓒来说,无疑是大家熟悉的两位诸侯了,一方面,在东汉末年,公孙瓒得到涿郡太守赏识,将女儿许配给他,后逐...
卢植的故事,可能很多人只听过他是刘备和公孙瓒的老师,但其实这人挺有意思的。东汉末年那会儿,群雄混战,刘备和公孙瓒肯定是大家熟悉的两位诸侯。公孙瓒一开始挺顺的,被涿郡太守看上,把女儿嫁给他,后来做到中郎将,对游牧民族硬得很,打仗勇得很,在边疆威风八面。初平四年那年,他把刘虞干掉,还挟持了朝廷使者,拿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,成了北方最牛的诸侯之一。不过后来和袁绍打,前期占优,龙凑之战后就不行了,开始自保,手下也不信他了,最后被袁绍打败,困在高楼上,干脆放火把自己烧了。

刘备那边呢,折腾了半天,赤壁之战后拿下荆州、益州,建了蜀汉。后来关羽被东吴害死,他非要伐吴,结果夷陵输得一塌糊涂,没过几年就在白帝城挂了,六十三岁,谥号昭烈皇帝,葬惠陵。有意思的是,刘备和公孙瓒这俩大佬,当年居然都是卢植的学生。作为他们的老师,卢植也不是一般人,平过黄巾起义,敢跟董卓硬刚,最后还被袁绍请去当军师。
首先说句大实话,名师出高徒嘛,卢植自己肯定有过人之处。卢植,字子干,涿郡涿县人,性格刚毅,品德也好。师从太尉陈球、大儒马融,跟郑玄、管宁、华歆是同门。华歆后来在曹魏混得可好了,曹丕当王时让他当相国,封安乐乡侯,曹魏建立后改司徒,魏明帝时又升太尉,封博平侯,基本就是官位和人望都拉满了。卢植学成后回老家涿县教书,学生里有刘备、刘德然、公孙瓒,还有高诱这些。那时候州郡好几次请他出来做官,他都没搭理。
直到建宁年间,才被征为博士,开始当官。熹平四年,扬州九江郡的蛮族造反,朝廷觉得卢植文武双全,就让他当九江郡太守。他到任后没多久就把叛乱平了。后来身体不好辞职了。古代那会儿,文臣武将界限没那么死,像卢植这种,既能治理地方,也能带兵打仗。光和七年二月,张角在冀州钜鹿发动黄巾起义,天下八州都响应,朝廷和民间都慌了神。
面对黄巾之乱,朝廷赶紧征人。汉灵帝拜卢植为北中郎将,让宗员当副手,带着北军五校的兵去冀州平乱。黄巾军那边张角是首领,卢植在冀州连战连胜,把张角打得退守广宗县,据城死守。卢植带人把广宗围了,还挖壕沟、造攻城器械,眼瞅着就差一口气就能把城攻下来了。

可这时候,有人眼红卢植的功劳,在汉灵帝面前告黑状。汉灵帝不分青红皂白,就把卢植的官免了,用囚车押回雒阳,判了个无期徒刑(减死罪一等)。卢植一走,朝廷让董卓接替他打黄巾军,结果董卓反而被打败了。同样打黄巾军,老油条董卓还不如看起来文弱的卢植。后来皇甫嵩回雒阳,上书把冀州平乱的功劳推给卢植,卢植才官复原职,继续当尚书。
中平六年,汉灵帝死了。说实话,汉灵帝一死,东汉那口气就更弱了,接下来几年董卓就琢磨着怎么夺权。一开始大将军何进掌权,听袁绍他们的建议想铲除宦官,甚至把董卓叫进京。卢植知道董卓肯定是祸患,拼命劝何进,何进就是不听。早先打黄巾军的时候,卢植就对董卓有数了,可惜何进不听。同年八月,何进被杀,董卓进京,真把大权夺走了。
董卓想废了少帝刘辩,立陈留王刘协,叫文武百官来商量,当时谁都不敢说话,只有卢植一个人站出来反对。满朝文武里,也就卢植和后来的袁绍敢跟董卓硬刚。董卓当然想弄死卢植和袁绍,但没得手。卢植反对他之后,董卓怒了,要处死卢植,蔡邕求情,议郎彭伯也赶紧说:“卢尚书是天下大儒,读书人的榜样!现在杀他,天下人该多失望啊。”董卓才没动手,只是免了卢植的职。
卢植明白,董卓肯定不会放过他。没多久,他以年老身体不好为由,请求回老家涿县。董卓批准后,卢植抄小路溜出雒阳,董卓派人追,可惜没追上。他就隐居在幽州上谷郡,不管外面的事了。别看卢植是个读书人,脑子还挺活的,人也挺会看人下菜碟。初平二年,袁绍拿下冀州,请卢植当军师。
不过袁绍请他当军师,估计主要是为了借他的名望巩固在冀州的地位。毕竟袁绍是从韩馥手里抢的冀州,名不正言不顺,得拉拢冀州的名士。初平三年,卢植去世了。临终前他让儿子挖个浅坑埋了,别用棺材,就穿身单衣。建安十二年,曹操北伐乌桓,路过涿县,让人发通告夸卢植,还派人给他扫墓。这说不定就是他同学华歆给曹操提的建议,毕竟华歆当时在曹操身边当谋士。卢植这辈子,确实值得敬重,就像曹操说的:“故北中郎将卢植,名著海内,学为儒宗,士之楷模,国之桢干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