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时期的益州是怎样的地方-到底是天府之国还是疲弊 (三国时期的益州是现在的哪里)
三国时期益州是怎样的地方,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,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,给大家一个参考,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之后,对于刘备来说,无疑是如虎添翼,在历史上,诸葛亮是非常厉害的谋士,可以说是上...
三国时期的益州到底是个啥样?很多人好奇,今天就来唠唠。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后,简直是如虎添翼。诸葛亮这谋士,上知天文下知地理,历史上能跟他比的真没几个。在蜀汉阵营里,诸葛亮地位超重要,刘备对他那是相当看重。一开始,诸葛亮就提出了“隆中对”。
就因为“隆中对”,诸葛亮才被刘备另眼相看。《隆中对》里,诸葛亮跟刘备说“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,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”,可到了《出师表》,他又说“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”。这顶级谋士,咋前后说法差这么多呢?

这样的谋士要搁现在,估计得被说“朝令夕改”,但诸葛亮的谋略肯定没问题,肯定是出了啥变故。《出师表》是诸葛亮227年北伐前给刘禅写的奏章,这时候他说“益州疲弊”,肯定不是空穴来风。
你看《隆中对》里,诸葛亮说益州是“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”,多提气;到了《出师表》,直接急吼吼说“危急存亡之秋”,这语气差得也太远了。就这几句话,就能看出蜀汉的财政出大问题了。
益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,在西南,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四川、重庆、云南、贵州,加上缅甸北部。那时候的益州地理位置太重要了,平均海拔一千到两千米,到处都是山。西边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,那时候青藏高原基本没人开发,属于无人区。诸葛亮在南阳给刘备献“隆中对”,说“若跨有荆、益,则霸业可成”,这“霸业”不就是呼应刘邦靠益州成帝业嘛。

按诸葛亮最初的规划,益州就是刘备的大后方,负责后勤保障。但刘备没按这个节奏来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之前,一切还挺顺利,刘备占了荆州和汉中,势力达到顶峰,可就在这时候,关羽把荆州丢了,这成了蜀汉的转折点。
丢了荆州,刘备的地盘一下子缩水,只能龟缩在四川盆地动弹不得。往西?是没人烟、人口经济都凋零的西藏;往南?连云贵高原的本地民族都没完全征服,诸葛亮死后孟获还反叛呢,南部控制力基本没有。地理闭塞,到处是山,人少钱少,时间长了,跟东吴、曹魏的差距就拉开了。

刘备死后,蜀汉的战略全变了。东吴是盟友,不能惹,不然两面受敌,诸葛亮只能往北打,想从汉中打开突破口。可惜事与愿违,北伐没成功,蜀汉最后还是衰亡了。益州到了后期,反而成了蜀汉的包袱,所以诸葛亮才说“危急存亡之秋”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