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最著名的五位隐士分别是谁-结局如何 (三国最著名的三场战役)
三国最著名的五位隐士分别是谁大家都熟知吗?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隐士,即隐居之士,真隐士的人格特点是寻求诗意的栖居,是人性的一种回归,是对仕隐情结的一种解脱,如老子出关归隐,孔子周游列国...
三国那会儿,战乱不停,不少名士不爱凑官场的热闹,躲山里逍遥自在,成了隐士。说到隐居,大家可能先想到诸葛亮出山前的日子,但他还算半隐半出。今天想聊聊五位基本没为魏蜀吴三国效过力的真隐士,个个都有故事。
先说司马徽,字德操,颍川阳翟人,外号“水镜先生”。这人挺神,道学、奇门、兵法、经学都懂,是个大杂家。南郡的庞统听说他厉害,愣是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,俩人一聊就没停过,司马徽直夸庞统是南州第一才子,这下庞统才被人知道。后来刘表到处找名士,司马徽却觉得刘表这人不行,死活不愿为他效力。刘备在新野的时候也去找过他,问谁算得上俊杰,司马徽直接说“诸葛亮、庞统”,后来徐庶也推了这俩人,刘备才把他们请来当军师。208年曹操打过来,刘表投降,司马徽被曹操抓了,曹操想用他,结果没多久他就病死了,算是没出过山。
再提庞德公,襄阳人,当时名士圈里的“伯乐”。他和诸葛亮、庞统、司马徽都熟得很,还诸葛亮叫“卧龙”,庞统叫“凤雏”,司马徽叫“水镜”,这外号后来都传开了。刘表当荆州刺史的时候,好几次想请庞德公出山,他都没答应,后来刘表亲自跑上门请,他还是不为所动,真是个倔老头。诸葛亮特别敬重他,每次去拜访都一个人跪在床下,后来慢慢得了庞德公的赏识。这么看,庞德公简直就是诸葛亮的半个老师嘛。最后他隐到鹿门山,采药的时候去世了,彻底没入江湖。
张臶,字子明,钜鹿人,这位更牛,从东汉活到曹魏曹芳时期,一百零五岁才走,三国里数得着的老寿星。他精通谶纬之学,朝廷来请他做官,他躲得比谁都快。曹操当丞相的时候召过他,不应;曹魏时期也召过,还是不应。就这么硬气,一辈子没当过一天官,纯粹在山里逍遥。
胡昭,字孔明,颍川人,书法家,和钟繇齐名,有“钟氏小巧,胡氏豪放”的说法。他和司马懿关系特别好,年轻时还救过司马懿一命。当时同郡的周生要害司马懿,胡昭知道了,赶紧跑着去找,在崤山渑池拦住周生,哭着求他,周生被感动了,才没下手。后来司马懿发达了,胡昭也没找他帮忙,还是隐居着。250年去世,活了快九十岁,也算高寿了。
最后管宁,字幼安,管仲的后代,东汉末年乱,他和朋友跑到辽东躲战乱。曹丕当皇帝的时候,华歆想让太尉位子给他,曹丕没同意;曹叡即位,下诏让他当光禄勋,司空陈群也举荐他,他都拒绝了。后来曹叡问谁当司徒合适,有人推管宁,曹叡也没用。到曹芳的时候,好几个人举荐他,朝廷派“安车蒲轮,束帛加玺”的厚礼去请,结果刚到,管宁就去世了,八十四岁,一辈子没沾过朝廷的官。
这五位隐士,有的看透世情,有的坚守本心,乱世里活出了自己的样子,也挺让人佩服的。你们觉得这几位隐士牛不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