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朱元璋说元朝以宽失天下-背后到底啥意思 (朱元璋说元朝以宽失天下)

朱元璋的原话是这样的,元以宽失天下,朕救之以猛,小人但喜宽,朕观元朝之失天下,失在太宽,昔秦失于暴,汉兴济之以宽,以宽济猛,是为得之,今元朝失之于宽,故朕济之以猛,宽猛相济,惟务适宜尔,皇明宝训,由此...

admin

朱元璋的原话是这样的:

元以宽失天下,朕救之以猛,小人但喜宽。朕观元朝之失天下,失在太宽。昔秦失于暴,汉兴济之以宽,以宽济猛,是为得之。今元朝失之于宽,故朕济之以猛,宽猛相济,惟务适宜尔。---《皇明宝训》

说真的,以讹传讹这事儿,真挺可怕的。“宽”这一个字,到了网上,直接就变成了“宽仁”俩字。接着一堆吹元朝的人,拿着“宽仁”俩字,就开始编造元朝多好多好的故事了。

实际上朱元璋说的这个“宽”,压根就不是宽仁的意思,他就是指放纵、懒政。在朱元璋眼里,元朝就是因为太放纵、太懒政,才把天下给弄丢了。

元朝那宽松,真不是一般能想象的。

历朝历代,哪个朝代的汉人不用服徭役?还真就元朝!别看元朝搞了什么诸色户计制度,但汉人在那时候,活得是真轻松。

当时的汉人,不仅不用服徭役,连兵役都免了。这绝对是史上汉人最大的福利。咱们现在都懂,有时候伤害你的,真不是外人,是自己人。

当然了,不让汉人当兵,说白了就是统治者压根不信汉人会真心帮他们打仗。而且元朝那时候没边境压力,他们自己就是从边境杀进来的。

元朝时候商业特别发达,就搞了个神奇的包税制。朝廷不直接收地方农业税,而是把税收包给色目人,让他们去收。

p> 因为大蒙古帝国从东亚横到欧洲,商业贸易火得不行,商业税比农业税高多了。所以色目人收税时,基本不碰农业税,只盯着商业收。

这么一来,普通老百姓日子就好过多了,尤其有地的家庭,税收这块儿基本不用愁,就算收,也不多。

最逗的是,好多偏远地方压根没官员管,老百姓基本就是散养状态,自由得很。

这种环境下,老百姓自主权是大,但地主豪绅可就乐坏了,各种欺负穷人,贫富差距直接拉满。

p> 当然了,散养也有后果,那就是太容易起兵造反。像韩山童、郭子兴这些人,起兵过程轻松得很。这也就是元朝为啥亡得快的重要原因。

朱元璋说元朝以宽失天下-背后到底啥意思 (朱元璋说元朝以宽失天下)(图1)

再说说朱元璋,他直接走到另一个极端。

历史证明,朝代更替都喜欢拿前朝当镜子,但没人往前多看看,其他朝代到底啥样。

比如分封制和郡县制,周朝搞分封,秦朝就搞郡县;汉朝折中,俩都搞;曹魏废分封,结果宗室太弱,让司马家钻了空子;晋朝又大搞分封,闹出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。

所以啊,每个朝代都在前朝的坑里打转。朱元璋建明朝后,最直观的教训就是元朝,他对元朝亡国做了总结:元朝因为放纵、懒政才完蛋。

朱元璋说元朝以宽失天下-背后到底啥意思 (朱元璋说元朝以宽失天下)(图1)

吸取教训后,朱元璋决定绝对不能放纵、懒政,直接走到另一个极端——管得特别严。

朱元璋恨不得用严苛制度把老百姓每天干啥都管起来。他把所有人按户籍编册:民户、军户、匠户……民户世世代代种田交税、服徭役;军户世世代代当兵;匠户世世代代干手工业。

这直接把人的人生框死了,种地的祖祖辈辈都得种地,还有啥盼头?当个种粮大户都难。

而且明朝规定: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,朝出暮入,作息之道相互知。这简直是把人身自由锁死了。想出远门?行,得办离乡证明,公家手续多到让人头疼。

朱元璋还特别勤政,封建时代都算劳模。为了体现自己勤政,他直接把宰相废了,自己管六部,差点把自己累死。

其实打个比方,放羊就懂了。

现在可能很少有人放过羊,但放过羊都知道,羊得在固定地方吃草,才能长久放下去。要是让羊随便跑,到处啃草,以后你想把它圈起来,它肯定要跑。

在朱元璋眼里,元朝百姓就是散养的羊,最后都养野了,你再提要求,人家宁可死也不要自由。美其名曰:爱自由,毋宁死。

所以朱元璋吸取教训,把百姓当羊圈养,用各种制度框死他们吃草的范围。

从统治者角度看,没规矩不成方圆。朱元璋这么干,确实好管理,大明王朝才撑了两百多年。

但老百姓的斗争精神、创新精神,在这种圈养模式下,基本被磨没了。连科举都搞八股取士,能出啥创新人才?

元明俩一对比,就知道散养不行,管太死也不行。中间找个平衡点,让老百姓有点自由,又不乱来,这统治效果才最好。可惜老朱就爱走极端,也没办法了。


上一篇: 陈友谅能不能推翻元朝-鄱阳湖大战如果朱元璋大败的话 (陈友谅能不能不和朱元璋打仗) 下一篇:朱元璋出了多大的力气-元朝真的是被朱元璋推翻的吗 (朱元璋几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