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为防朱棣造反-朱元璋曾留一名将是谁 (朱棣谋反了谁)

我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无非两种,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,但长期以来,父死子继占据着主要的地位,兄终弟及这一方式只存在于兄长膝下无子之时,到了清朝,甚至废除了,兄终弟及,,皇帝无嗣就会把兄弟的儿子过继到自己...

admin
古代皇位继承就那两种:要么爹死了儿子上,要么哥死了弟弟顶。不过吧,“兄终弟及”用得少,一般兄长没儿子才轮到弟弟。清朝更干脆,直接废了,皇帝没儿子就过继兄弟的儿子,像溥仪,就是接了他伯伯光绪的位。能直接传孙子的,历史上真没几个,南越王赵佗算一个,活太久了,临终只剩孙辈。另一个就是朱元璋,直接把位子给了孙子朱允炆。 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,朱标才36岁就没了,这下明朝的政局埋了雷。朱标是马皇后长子,朱元璋的嫡长子,从小就被当接班人培养。朱元璋外出时,朱标留守处理国事,东宫的臣子都是朝里大臣兼任的。这小伙子确实优秀,继位了肯定是个好皇帝,可惜老天不给时间。他在弟弟们眼里威望高,他要当皇帝没人敢吱声,可要是他儿子上,这些当叔叔的就不一定了。 朱元璋就信老朱家的血脉,为了江山稳固,拼命生,生了26个儿子。其中老四朱棣和老十七朱权最牛,一个能打一个会谋,当时人说“燕王善战,宁王善谋”。所以建文帝朱允炆上台时,年纪小,哪镇得住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们?为了睡安稳觉,他决定削藩,而且削得特别狠。这么一来,朱棣才打着“靖难”的旗号造反。 其实朱元璋对朱棣早有防备,传位给孙子,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个儿子。但他又指望骨肉亲情,没把朱棣这个隐患彻底拔掉。所以在血洗功臣后,还给孙子留了个名将,专门用来对付朱棣可能造反。朱棣啥水平朱元璋清楚,所以这人军事上肯定得比朱棣强,不然反倒坑了朱允炆。这人就是耿炳文,他爸耿君用是朱元璋的发小,跟张士诚打仗时死了。耿炳文接了老子的班,军事能力不差。有回张士诚带10万人打他镇守的长兴,他手里才8000人,连朱元璋都做好了最坏打算。结果耿炳文居然用8000人打跑了10万,这战绩让朱元璋对他刮目相看,之后十多年都让他守长兴。大明开国后,耿炳文被封“长兴侯”。胡惟庸案、蓝玉案之后,开国功臣差不多被清理光了,就耿炳文留下来辅佐朱允炆,朱元璋的想法,就是让他压着朱棣。 朱允炆也不傻,朱棣一起事,他就派65岁的耿炳文当主帅。朱棣比耿炳文年轻不少,但跟蒙古人打了多年仗,经验足。久不上战场的耿炳文因为大意输了第一场,他知道朱棣想速战速决,所以决定打消耗战。官军地盘大资源多,耗下去就能把朱棣拖死。而且这法子还能少死人,挺靠谱。朱棣也明白,在这老将军讨不到便宜。于是他玩起了反间计,想让侄子把耿炳文换下去。朱允炆呢,年纪轻又没打过仗,中了计,把“畏战”的耿炳文撤了,换上李景隆。听说李景隆挂帅,朱棣乐坏了,这么个对手,还愁打不赢?李景隆明明占着绝对优势,却屡战屡败,最后朱棣打到应天城下,他甚至还当了带路党。要是朱允炆一开始就信老将耿炳文,不用个草包指挥大军,这仗谁赢还不一定呢。真想知道朱允炆到了另一个世界,见到爷爷朱元璋,会是啥表情。

我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无非两种: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。但长期以来,父死子继占据着主要的地位,兄终弟及这一方式只存在于兄长膝下无子之时。到了清朝,甚至废除了“兄终弟及”,皇帝无嗣就会把兄弟的儿子过继到自己膝下,末代皇帝溥仪就是接伯伯光绪的班。古代打破“父死子继”直接让孙子继位的例子并不多,南越王赵佗是一个。因为他寿命太长,等他临终之际只剩孙辈了。另一个就是朱元璋,也是直接传位给了朱允炆。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
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,年仅36岁的朱标英年早逝,为明朝的政局埋下了一个隐患。朱标是马皇后的长子,也是朱元璋的嫡长子,自小便被朱元璋悉心栽培。朱标的东宫臣子就是由朱元璋的朝臣兼任的,每当朱元璋外出、朱标留守时,他就要独自处理国事。朱标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储君,在朱元璋之后也能成为一代明君,只可惜天不假年。他在弟弟们的眼中也具有非常高的威望,他如果继位没人敢说一个不字。但如果是他的儿子继位,这些个当叔叔的可就不一定了。

为防朱棣造反-朱元璋曾留一名将是谁 (朱棣谋反了谁)(图1)

朱元璋只相信老朱家的血脉,所以为了巩固这大明朝的江山,努力地为老朱家开枝散叶,终于生了26个儿子。在他的这26个儿子中,以老四朱棣和老十七朱权最为出色。这两兄弟一武一文,时人赞曰:“燕王善战,宁王善谋”。所以当建文帝上台后,以后生晚辈的身份,根本镇不住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们。为了能让自己和后世之君睡个安稳觉,他决定削藩,而且是强硬的削藩。正因如此,朱棣才打着“靖难”的旗号造反。

对于朱棣,朱元璋其实早就留了后手,他传位给孙子,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儿子。但他又寄希望于骨肉亲情,没有将朱棣这个新君的隐患彻底铲除。因此朱元璋在血洗功臣之后,还给孙子留了一位名将,让他来平定朱棣可能会发动的叛乱。朱棣的能力朱元璋是知道的,所以他给孙子留下的这个人,在军事上是肯定强于朱棣的,不然反倒害了朱允炆。此人是耿君用之子耿炳文,耿君用是朱元璋的儿时伙伴,在与张士诚作战时捐躯。

为防朱棣造反-朱元璋曾留一名将是谁 (朱棣谋反了谁)(图1)

耿君用战死后,耿炳文接了父亲的班,他的军事能力不输其父。有一次张士诚率领10大军攻打耿炳文镇守的长兴,耿炳文当时只有8000人,包括朱元璋在内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。但是耿炳文居然以8000人击退了10万人,他的这份战绩让朱元璋对他青睐有加,此后十余年里一直让他坐镇长兴。大明开国之后,耿炳文的封号也是“长兴侯”。经过“胡惟庸案”和“蓝玉案”之后,开国功臣们大多已经被清理干净,但耿炳文却被留下来辅佐朱允炆。朱元璋的想法,就是让他震慑朱棣。

朱允炆也不傻,朱棣一起事他就派已经65岁的耿炳文挂帅。朱棣虽然比耿炳文年轻不少,但他在长期与蒙古人的交战中积累了不少经验。久不经战阵的耿炳文因为大意输了第一场,他深知朱棣力求速战速决,所以他决定打消耗战。以官军的地盘和资源,耗下去就能把朱棣活活耗死。此外这种战术还能减少伤亡,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朱棣也心知肚明,自己在这位老将军面前占不到便宜。于是他便玩起了反间计,想让侄子把这位老将换下去。

朱允炆乳臭未干又没有经历过战争,中了朱棣的计策,将“畏战”的耿炳文换了下来,取代他的是李景隆。得知是李景隆挂帅,朱棣喜出望外,有这么个对手何愁自己打不赢?李景隆占据着绝对的优势,但他却屡战屡败,当朱棣抵达应天城下之时,甚至还当了带路党。如果朱允炆一开始就选择相信老将耿炳文,而不是用一个草包去指挥大军,这一战谁胜谁负还犹未可知。不知朱允炆在另一个世界见到了爷爷朱元璋,会是一番怎样的心情。


上一篇: 为何却落了个凄惨下场-纪纲为朱棣做了许多不干净的事 (为何落得这下场是什么歌) 下一篇:在朱允炆着手削藩之际-朱棣为何如此看重宁王朱权 (朱允炆才能怎样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