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李景隆-真的是草包-受到朱元璋培养的曹国公 (李景隆真的很弱吗)

还不知道历史上李景隆是什么样的读者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,接着往下看吧~李景隆,小名九江,是大明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儿子,李文忠的母亲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姐,而且姐弟之间从小感情深厚,蒙元至正...

admin

李景隆,小名九江,是大明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儿子。他爹李文忠的妈是朱元璋的二姐,姐弟俩感情特别好。元末农民大起义那会儿,李文忠他爹李贞带着儿子四处逃难,直到1354年找到朱元璋,才算有了着落。朱元璋看到外甥高兴坏了,当亲儿子养,教他学文练武。史书上说:“文忠时年十六,沉毅有智勇。上甚爱之,曰:‘吾甥犹吾子也。’教养之备至,命从征讨。”

明朝建立后,朱元璋先追封姐姐为陇西长公主,又因李文忠的功劳封曹国长公主。他爹李贞后来也跟着沾光,成了曹国公。李文忠自己呢,洪武三年凭战功成了开国六公爵之一,曹国公,食禄三千石。朱元璋还夸他:“平章李文忠总兵应昌,逐前元太子远遁漠北,获其皇孙妃嫔重宝悉归朝廷,此功最大。”

李景隆-真的是草包-受到朱元璋培养的曹国公 (李景隆真的很弱吗)(图1)

1384年,李文忠病重,朱元璋先派太子朱标去看,自己又亲自去探病。他去世后,朱元璋伤心得不行,辍朝三天,亲自写祭文,追封岐阳王,谥号武靖。两年后,李景隆袭了曹国公的爵位。《明史》里形容他:“读书通典故。长身,眉目疏秀,顾盼伟然。每朝会,进止雍容甚都,太祖数目属之。”加上朱元璋一直念着李文忠的好,他很快就成了朝堂红人。

1387年,朱元璋派冯胜带20万大军打辽东的纳哈出,李景隆跟着去观摩。纳哈出投降后,处理降军的任务交给了他,让他调官军护送降军南下。1389年,他又去湖广跟着傅友德学练兵,待了大半年才回南京。避过1389年的“李善长案”后,1390年他又跟着蓝玉去陕西巡边,后来太子朱标突然去世,迁西安的计划泡汤,他被召回南京,年底成了太子太傅,给皇太孙朱允炆当东宫班底。

1393年“蓝玉案”后,明军武官死伤不少,李景隆却挂了平羌将军印,去甘肃当总兵官——这地方可是西北防线重地,朱元璋让他去,也算是对他能力的认可。当时甘肃归陕西管,属右军都督府。朱元璋让李景隆去戍边时,还把他弟弟李增枝从右军都督府调到左军,换成了徐辉祖的弟弟徐增寿。后来徐增寿成了燕王内应,那跟李增枝共事多年的李景隆呢?

1398年,朱元璋身体快不行了,把在甘肃待了五年的李景隆召回南京,明显是要让他当托孤大臣。他跟着冯胜打过仗,跟傅友德、蓝玉学过练兵,还在西北守了五年,真的是朱棣说的“豢养之子”吗?

朱棣在北平起兵“靖难”时,朝廷先派长兴侯耿炳文去打,结果耿炳文在真定战死。军师黄子澄力荐李景隆挂帅,朱允炆还赐他通天犀带,亲自送他出征,让他“一切便宜行事”。《实录》说他9月11日前到德州,收集耿炳文的残兵,调了50万大军驻河间。《明史·耿炳文传》却说8月28日他就到了,燕军前一天刚走。耿炳文8月25日战败,燕军29日撤围,李景隆3天就从南京到真定?怎么可能。有专家说朝廷早想换耿炳文,但跟《李景隆本传》矛盾。我觉得《实录》更靠谱。

9月底,朱棣为解决兵员不足,偷袭大宁,想收编宁王的营州三护卫,留下世子朱高炽守北平。李景隆知道了燕军动向,立刻挥师北上。大军过卢沟桥时,他发现北平守兵少,判断出机会来了。他分兵包围通州,切断燕军与北平的联系,又在北平九门外筑营垒,全面封锁。北平是孤城,他是想先打下北平,还是逼朱棣南下决战?看他在郑村坝设九营坐镇,是打算围歼朱棣主力。北平城自保都难,根本没法里应外合。

11月4日,燕军到孤山,跟李景隆隔白河对峙。李景隆派陈晖带万骑兵沿河巡逻,准备半渡击之。朱棣无计可施时,天开始下雪,他祈祷“天若助我,河冰合”。结果一晚上,河面冻住了,燕军趁机渡河。陈晖想渡河奔袭燕营,冰面突然崩塌,官军溺死无数。朱棣亲率精锐直扑李景隆大营,燕军骑兵机动性强,拉扯官军防线,激战7小时,斩首数万,俘虏数万。官军没崩溃,但天气太冷,“冻死及堕指者甚众”,李景隆当机立断,丢下辎重退回德州。虽然史书讥讽,但朱棣眼皮底下让他全军撤走,也挺丢人的。

郑村坝后,朱棣整顿军马,郭英、吴杰率军到德州。1390年4月,李景隆从德州出兵,郭英、吴杰从真定出兵,直扑北平。朱棣率军南下,4月20日驻白沟河边的苏家桥。李景隆这次更谨慎,特意调了熟悉朱棣作战的平安当先锋。朱棣听说平安来了,嘴上硬气:“平安竖子耳,颇识吾用兵,今日破之,使其心胆俱丧。”

李景隆-真的是草包-受到朱元璋培养的曹国公 (李景隆真的很弱吗)(图1)

4月24日,燕军西北循河而进,渡河后遭平安万骑伏击。朱棣指挥冲李景隆中军,却中了“地雷”,损失惨重。《实录》吹嘘朱棣勇武,但燕军建制都打散了,身边只剩三人,逃回大营。25日,朱棣不敢轻敌,命张玉居中,朱能居左,陈亨居右,房宽殿后,大军渡河列阵。李景隆趁燕军布阵未定,命瞿能父子直捣朱棣后军,平安掩护。房宽顶不住,瞿能高呼“灭燕”,朱棣亲自反冲锋,平安也投入战斗,重创陈亨、徐忠。朱棣筋疲力尽,高阳王朱高煦率骑兵赶到才稳住。中午瞿能再突击,朱棣、朱高煦、张玉合兵围攻瞿能,朱能代替陈亨对抗平安。丘福率骑兵冲李景隆中军,官军分兵抄燕军后路。危急时刻,妖风吹断李景隆帅旗,官军阵脚大乱。瞿能功败垂成被杀,平安败退,官军退守大营。朱棣放火攻营,官军崩溃,郭英向西,李景隆向南,丢下辎重、御赐斧钺,燕军追到雄县月样桥才收兵。

李景隆败了,黄子澄让他瞒着不上奏。纸包不住火时,黄子澄却在朱允炆面前痛哭:“景隆出师观望,怀二心,不亟诛何以谢宗社!”李景隆出生入死,成了“观望怀二心”,真是让人心寒。朱棣兵临南京时,方孝孺揪住李景隆骂“坏陛下事者,此贼也”,文官们差点打死他。可转头又让李景隆去燕军大营求和,派他去的人,之前恨不得杀了他,凭什么指望他忠心?李景隆果然被策反,成了燕军攻南京的功臣。

朱棣登基,封李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、特进光禄大夫、左柱国,增禄千石,还让他主议朝政,功臣们都不服。1404年,周王朱橚联合郑赐、朱能、蹇义弹劾,李景隆被削爵,和弟弟李增枝及家人禁足曹国公府。朱棣迁北京后,把他押到北京单独监禁。《明史》说他永乐末年死在北京,家属直到正统十三年才被释放,恢复正常生活。

李景隆被囚时,家人想劫狱,他子孙幽禁四十多年,生活困苦却秩序井然。这样的李景隆,怎么能说是草包?他和朱棣两次交手,排兵布阵都没大问题,只是天命在燕王,非人力能挽回。他既不是草包,也不是内应,只是败在朱棣手下的众多将领之一。

李景隆-真的是草包-受到朱元璋培养的曹国公 (李景隆真的很弱吗)(图1)

朱棣亲口说过:“平安竖子耳,往从吾出师塞北,颇识吾用兵,故敢为前锋。”可平安在白沟河差点要了他的命,瞿能也离他只有一步之遥。李景隆能挡住朱棣两次大军,真的只是运气不好吗?

方孝孺一边骂他是“贼”,一边让他去求和;黄子澄一边让他带兵,一边说他“怀二心”。这些文官嘴上说得漂亮,真到战场,谁又能比李景隆更懂怎么对付朱棣?

李景隆被囚禁在北京,曹国公府的大门锁了四十多年。子孙们不能出门,不能做官,连娶妻嫁女都要朝廷批准。可就算这样,他们也没闹出乱子,反而安分守己地活着。这样的家族,这样的李景隆,真的像史书里说的那么不堪吗?

靖难之役打了四年,朱棣赢了,可他也知道,李景隆不是个软柿子。不然也不会把他关在北京,一辈子不放出来。只是历史是胜利者写的,李景隆的功绩被抹黑,他的无奈被隐藏,只留下一个“草包”的骂名,让后人笑话。

李景隆-真的是草包-受到朱元璋培养的曹国公 (李景隆真的很弱吗)(图1)


上一篇: 小明王还能不能善终-小明王如果早点让位给朱元璋的话 (小明王有没有实权吗) 下一篇:李文忠-朱元璋的外甥-战功赫赫成统兵将领 (李文忠朱元璋关系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