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明朝有34个人得了朱元璋的免死铁券-怎么都没用上 (明朝一共)

朱元璋在铸造免死铁券的时候留了个心眼,那就是在铁券上写了一行小字,最终解释权,归老朱本人所有,这当然是个玩笑,不过也就解释了,为啥老朱颁发了那么多免死铁券,却没有人拿出来用过的原因,其实人家拿出来过,...

admin

朱元璋当年发免死铁券时,偷偷留了个后手——铁券上用小字写了句:最终解释权,归老朱本人所有。

这当然是个玩笑话,但也解释了为啥老朱发了那么多免死铁券,愣是没人敢拿出来用。其实也有人用过,可发行方——也就是老朱自己——不认,你能有啥招?

一、拿到免死铁券的,大多是武将。

老朱打天下那会儿,最倚重的肯定是武将。毕竟战场上刀光剑影,全靠这帮人拼杀,才打下朱家后来两百多年的江山。

武将嘛,打天下时那是顶梁柱,作用大得很。可一到和平年代,他们不仅没用了,反而成了烫手山芋——手握兵权,谁不提防?

所以老朱得给他们个说法:万一以后犯了事,能免点罪。这么一来,免死铁券就出现了。那老朱到底发了多少免死铁券呢?

第一组、六公二十八侯。

洪武三年,老朱开始封赏开国功臣,第一批就是这六公二十八侯。基本全是武将(李善长是例外),人手一张铁券。

具体来说,六公是:韩国公李善长、魏国公徐达、曹国公李文忠、宋国公冯胜、卫国公邓愈、郑国公常茂(常遇春他儿子)。

二十八侯名单也挺长:汤和(中山侯)、唐胜宗(延安侯)、陆仲亨(吉安侯)、周德兴(江夏侯)、华云龙(淮安侯)、顾时(济宁侯)、耿炳文(长兴侯)、陈德(临江侯)、郭兴(巩昌侯)、王志(六安侯)、郑遇春(荥阳侯)、费聚(平凉侯)、吴良(江阴侯)、吴桢(靖海侯)、赵席(南雄侯)、廖永忠(德庆侯)、俞通源(安南侯)、华高(广德侯)、杨璟(营阳侯)、康铎(蕲春侯,康茂才儿子)、朱亮祖(永嘉侯)、傅友德(颍川侯)、胡美(豫章侯)、韩政(东平侯)、黄彬(宜春侯)、曹良臣(宣宁侯)、梅思祖(汝南侯)、陆聚(河南侯)。

这么算下来,洪武三年这批功臣,一共发了34份铁券。唯一拿铁券的文官是李善长,他家还拿了2张。

第二组、部分伯爵。

后来我查资料,发现洪武二十年,东莞伯何真也拿了一张铁券。这哥们儿,不用说,也是武将出身。

所以说不定,后来有些伯爵表现得好,讨老朱欢心了,他一高兴,随手又赏了张铁券。

明朝有34个人得了朱元璋的免死铁券-怎么都没用上 (明朝一共)(图1)

二、免死铁券长啥样?

其实发铁券这事儿,不是老朱首创。早刘邦统一天下时就有,但刘邦发的是丹书铁券,更像个荣誉勋章,没免死的用。

南北朝时,北魏孝文帝也发铁券,这时候的铁券就有点用了——能抵点罪,也算给家族上个保险。

隋唐以后,发免死铁券差不多成了惯例,开国元勋基本人手一张。所以到老朱这儿,发铁券就是奖赏功臣的常规操作了。

明朝有34个人得了朱元璋的免死铁券-怎么都没用上 (明朝一共)(图1)

老朱时代的免死铁券,分了七等,功劳大小不同,能免的罪也不一样。不是说你犯啥罪都能拿铁券挡。那铁券到底啥样?

《明实录》里对铁券样子的描述还挺详细:

有言台州民钱允一吴越忠肃王镠之裔,家藏唐昭宗所赐铁券,遂遣使取之。准其式而加损益,其制如瓦,第为七等。公二等,其一高一尺,广一尺六寸五分;其一高九寸五分,广一尺六寸。侯三等,其一高九寸,广一尺五寸五分;其一高八寸五分,广一尺五寸;其一高八寸,广一尺四寸五分。伯二等,其一高七寸五分,广一尺三寸五分;其一高六寸五分,广 一尺二寸五分。外刻历履恩数之详以记其功,中镌免罪减禄之数,以防其过。字嵌以金为副,九十七副各二分为左右。

也就是说,免死铁券分七等,公爵的铁券有两个等级,侯爵三个,伯爵两个。铁券长得跟瓦片似的,外面刻着功臣的功劳,里面写着能免的罪。字还是嵌金的,左右各一份,一共九十七副。

三、免死铁券到底管不管用?

刚才《明实录》说了,铁券内容不一样,功劳不同,能免的罪也不同。

比如魏国公徐达的铁券上,就写着这么一段:

朕本疏愚,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,兹与尔誓,若谋逆不宥,其余若犯死罪,尔免二死,子免一死,以报尔功。於戏!高而不危,所以常守贵也。满而不溢,所以常守富也。尔当慎守斯言,谕及子孙,世世为国良臣,岂不伟欤?

这块铁券不仅把徐达的功劳写了一遍,还写了具体免死条款:徐达能免两次死罪,他儿子能免一次。这诱惑力可不小,做爹的谁不为儿子打算呢?

翻翻其他人的铁券,发现不少都能免儿子一次死罪。这待遇,当爹的肯定心动啊。

不过也有战功不够的,比如安庆侯仇成、凤翔侯张龙,他们的铁券只能免自己一次死罪,儿子就没份儿了。

但没想到,到了老朱晚年,这免死铁券基本不管用了。比如李善长家,有两张铁券,他能免两次,儿子能免一次,结果全家70多口,被老朱一刀切了。

蓝玉更惨,拿着一张铁券,以为老朱不敢动他。结果呢?老朱不仅把他剥皮实草,还牵连了1.5万人一块儿送走。

说白了,这铁券到底是免死符还是催命符,全看老朱怎么解释。

这么一来,免死铁券差不多成了催命符。统计下来,最早拿的那34份铁券,家里很少有好下场的。也就汤和华高两家,结局稍微好点。

汤和的5个儿子,不是战死就是早死,孙子也大多夭折,所以老朱没机会清算他。华高更绝,直接绝后——没后代,谁还跟你算账?毕竟谋反也得有子孙才行啊。

这么看就明白了,老朱发的铁券,最终解释权始终在他手里。那些功臣们啊,还是小瞧了老朱,以为拿着铁券就能真免死,闹了半天,就是个笑话。


上一篇: 朱元璋的明朝为何说是华夏文明的衰落时期呢 (朱元璋的明朝到底强大到什么程度) 下一篇:严嵩作为明朝第一奸相-严嵩是怎么把持朝政二十年的 (严嵩作为明朝的宰相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