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的明朝为何说是华夏文明的衰落时期呢 (朱元璋的明朝到底强大到什么程度)
现在人们探讨华夏文明衰落,中国与西方拉开差距,一般大多指向19世纪晚清时期,然而,如果你发现一个大厦将倾,那首先不是居住者的事,而是建筑者的事,都说华夏文明毁于满清之手,我以为那只是雪上加霜,清朝统治...
现在聊起华夏文明为啥不行了,跟西方差距越来越大,好多人第一反应是晚清。可你要真觉得一栋楼要塌了,锅不该住的人背,该盖楼的人背。
都说大明之后是清朝,清朝把华夏搞垮了,我觉得这最多算雪上加霜。清朝那帮统治者确实比明朝末代皇帝不行,这是事实。但这不代表明朝就多进步。
有人非得拿清朝和明朝比,说明朝文明程度高点,我觉得这比没意义。汉朝沿袭秦朝的制度,清朝又沿袭明朝的,从政体到政教,清朝其实是明朝的“加强版”,除了统治者换了、民族压迫更狠点,从文明本质上说,明清俩朝真没差多少。
所以,要找中国跟西方拉开差距的起点,不能从晚清算,得从明朝复国那会儿开始说。说白了,朱元璋虽然把汉人江山夺回来了,但华夏文明根本没复兴。整个明朝276年,从政治到文化,不光没进步,反而退步了。为啥这么说呢?举俩例子就明白了。
朱元璋当皇帝那会儿,华夏文明里整出俩“独一份”的发明,还被大力推广。但这玩意儿,别说外国了,连近邻日本都没人学。啥发明?就是“阉割”和“缠足”。
这两样“文明”,一个是让男人“去势”,另一个是让女人“去步”,等于把世上男女都搞成半残不活的人,一个不能生娃,一个走路费劲,统治者就爱看这“准人类”族群壮大。而这两个“准人类”,在明朝那叫一个兴旺。

缠足到底哪朝起源的,有人说隋唐,有人说是北宋,说法乱七八糟。但公认最兴旺的,就是大明王朝。明朝之前,缠足不过是贵族圈里的小游戏,结果到了明朝,不管穷人富人家的姑娘,全得缠脚,“三寸金莲”直接成了全国流行病。
朱元璋洪武十六年搞了个《衮冕制度》,里面明确说“命妇复杂繁盛冠饰和缠足”,后来研究历史的学者都说,这明显是朱元璋怕女人,想束缚她们。
那女人行动不便就好管了,男人怎么“变异”才能让朱家江山坐稳呢?这就得说说怎么大力推广“阉割术”了。
搞完“小脚世界”,明朝又整了个“太监盛世”。这个前面提过就不多说了,重点就一点:朱元璋把皇权捧到天上之后,全国有名字的太监十几万,没名字的“精神太监”几千万。
明朝统治中国276年,太监不光把政治搞得一团糟,连整个华夏民族性格都带歪了。明朝的读书人,除了少数不怕死的,基本都成了“精神太监”。
比如嘉靖年间的状元丁士美,考上之后写了个谢恩表,词儿写得花里胡哨,文采是不错,但通篇没一句实在话,净拍皇帝马屁,跟条哈巴狗冲主人摇尾巴似的。
这就是明朝官员的脑子常态。要给大明王朝贴俩字形容性格,再贴切不过:“保守”。
明朝中后期,官场两大绝症越来越严重:哪两大绝症?“守旧”和“腐败”。当然,哪个朝代都有这俩病,但明朝玩得最狠。
明朝官员办事效率低得要命,学术界除了死啃四书五经,对新东西一概不接受。科举考试也退化得厉害,看明朝的考卷,再也找不到唐宋才子那种能流传千古的好文章了。明朝那些“才子”,肚子里装的其实就是儒家经典的复印件。
朝里的人保守,野外的也不开明。明朝造反的李自成、张献忠,政治水平比隋唐那十八路反王差远了,口号都不如宋朝的钟相、杨幺。钟相杨幺还能喊出“等贵贱,均贫富”这种能载入史册的话,李自成他们呢?就喊“吃他娘、喝他娘,闯王来了不纳粮”,纯属强盗逻辑。
他们反皇帝,就是为了自己当皇帝,从没想过要建个新世界,因为他们没信仰,也不知道政治制度还能咋改,说白了就是“抢椅子游戏”。
就算他们真坐稳了皇位,老百姓照样被奴役,说不定还得面对个更烂的强盗世界。整个民族就这么在内耗和退化里出不来了。
明朝亡了之后,有个叫朱之瑜的流亡到日本,他写了本《中原阳九述略》,总结明朝为啥亡。他说就俩原因:政治腐败,学术虚伪。
他原话是:“中国之有逆虏之难,贻羞万世,固逆虏之负恩,亦中国士大夫之自取也。语曰:‘木必朽而后蛀生之。’未有不朽之木,蛀能生之者也。”
意思就是,明朝那么个虚伪腐败的世道,不光是后来清朝的错,也是明朝读书人自己作的。说白了,明朝这棵树先烂了,蛀虫才能钻进来。而这棵树,是朱元璋给种下的。
清朝入关后,中国近代那百年耻辱,跟朱元璋搞的“小脚世界”“太监盛世”脱不了干系。中国跟西方拉开距离,始作俑者就是他把皇权捧到顶峰的朱元璋。他的权力是更集中了,但华夏文明和中国整个没活力了,集体往后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