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城中居民仅余十八家-明朝开国有多难 (当地城镇居民)

明朝开国,形势严峻,全国上下一片萧索,至正二十六年五月,朱元璋回故乡濠州,内心触动很大,,见百姓稀少,田野荒芜,由兵兴以来,人民死亡或流徙他郡,不得以归乡里,骨肉离散,生业荡尽,大明立国伊始,军事重镇...

admin

明朝刚那会儿,摊子是真不好接,全国上下都透着股萧条劲儿。

至正二十六年五月,朱元璋回了趟老家濠州,一看心里就咯噔一下——“百姓稀少,田野荒芜。打起仗来,死的死、跑的跑,谁还顾得上回家?骨肉都散了,家底也败光了。”

大明刚立国那会儿,徐州这军事重镇还是“白骨蔽地,草莽弥望”,破瓦烂堆里,狐狸老鼠窜来窜去。

洪武元年,徐达他们带兵从汴梁出发,往黄河以北一看,好家伙,“道路皆榛塞,人烟断绝”,连个活人的影子都难找,一点生机都没有。

湖广那边的洞庭湖流域,以前可是富得流油,现在倒好,“土旷人稀,种地的少,荒地的多”。

川蜀号称“天府之国”,可几十年打下来,也是满眼蒿草,几万亩良田荒着,以前那繁华样儿,连影子都找不着了。

元朝刚完事儿那会儿,社会乱糟糟的,打了这么多年仗,全国到处都是荒地没人烟,扬州也不是个例外。朱元璋当了皇帝,在应天待着,就有人上奏说扬州“十室九空”,田园荒了,生意都停了,人丁也不旺。按《明史》里记载,“按籍城中居民,仅余十八家”。现在扬州还有条巷子叫“十八家”,估计就是打这儿来的。

城中居民仅余十八家-明朝开国有多难 (当地城镇居民)(图1)

话说回来,扬州以前可太牛了。南朝时就有“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”的说法,宋元那会儿,扬州是漕运要道,督帅都驻扎那儿,繁华得跟现在的一线城市似的。马可波罗游记里都夸它:“城甚广大,所属二十七城,皆良城也,颇强盛。”

那以前这么牛的扬州,怎么就混到这地步了?原因倒也不难琢磨:

元末明初那会儿,扬州成了各方抢着要的地儿。首先,张士诚就是从这儿发家的,这是他的老巢;其次,元朝差不多一半的粮食、赋税都得从扬州走水路运到京城,能不重视吗?再者,扬州挨着应天(朱元璋的地盘),朱元璋哪能容忍卧榻之侧有人打呼噜?

既是焦点,打仗就少不了。至正十四年,元朝派了号称“百万大军”(《元史》里说“旌旗累千里,金鼓镇野,出师之盛,未有过之者”)去打张士诚,两人在扬州的高邮门口死磕了三个月,扬州这损失可太大了,人也死得差不多了。到了至正十七年九月,张明鉴带着几万人把元朝的镇南王孛罗普化赶跑了,占了扬州,还“日屠居民以为食”——天天杀老百姓当军粮。这么一屠,扬州更完了。朱元璋知道了,派缪大亨去打下了扬州,可这时的扬州,早就破破烂烂,荒得不行,人都跑光了。 城中居民仅余十八家-明朝开国有多难 (当地城镇居民)(图1)

扬州这样,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儿去,程度不同罢了。

朱元璋接手的,就是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。这事儿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遇到过。打了这么多年仗,老百姓就想过安稳日子,朱元璋心里门儿清。他学了前朝的休养生息,提了“养民者必务其本”“安民为本”,说白了就是让老百姓歇口气,好好过日子。刚建国那会儿,他见州县官员就说:“天下刚定,老百姓又穷又累,就像刚学飞的鸟不能拔毛,刚栽的树不能动根,得让他们安生养着。”

这么一来,明朝政府就搞轻徭薄赋,让大家安心种地,还整顿吏治、组织移民去开荒。没过多久,社会经济缓过来了。像扬州这样的城市,从一片凋敝里,又慢慢支棱起来了。


上一篇: 李自成是怎么拿到几千万两黄金的-崇祯因为没有钱打仗导致明朝灭亡 (李自成是怎么牺牲的) 下一篇:清朝用的武器是什么-清朝能够夺取明朝的天下 (清朝用的武器是什么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